他們秉承著怎樣的信念建造了世界奇跡的金字塔?法老的後代是否像畫中他們的祖先那樣不茍言笑?若真是如此,這樣嚴肅的埃及人怎麼能繪製出那麼精美絕倫的壁畫?對於埃及的無限幻想,都將在一場旅程中一一被揭開
文|《小康》記者 袁帥 埃及報導
在踏上揭開這座古老文明國度的神秘面紗的旅程之前,幾乎每個人都對這座與中國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國度懷有無限幻想。他們秉承著怎樣的信念建造了世界奇跡的金字塔?法老的後代是否像畫中他們的祖先那樣不茍言笑?若真是如此,這樣嚴肅的埃及人怎麼能繪製出那麼精美絕倫的壁畫?這些問號隨著探尋的逐漸深入,一一得到瞭解答。
這份熱情獨屬於中國
瞭解這個神秘國度始於登上埃及航空的那一刻,起飛前,飛機會先播放《古蘭經》,祈禱行程順利。到達首都開羅上空時,夜色還未完全散去,俯瞰燈火霓虹,城市的輪廓盡收眼底,燈光的湧動雖不比倫敦的活躍,不比北京的浩瀚,但規模絕不遜色。
落地後,還沒來得及走近千年遺跡,首先撲面而來的是埃及人民對中國遊客獨到的熱情。穿梭於開羅及所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隨時都能聽到“中國最棒”、“我愛中國”、“中國人是朋友”等等這樣的讚美和誇獎。微笑的頭紗姑娘,豎起大拇指的長袍大叔,即便語言不通也要用手比劃著表示要合照的當地小夥……這是其他外國遊客來到埃及很難享受到的待遇。
在沙漠中,《小康》記者偶遇了一群騎著駱駝、毛驢的小朋友,他們閃爍著大眼睛盯著又黑又直的長髮,不禁驚奇地“哇”了起來。其中一位小姑娘乾脆跨下毛驢,給長髮女生編起了辮子。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微笑成為了跨越語系和國界、跨越種族和信仰的溝通橋樑。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幾乎都來自中國,衣服、手機、汽車……除了妻子,當然,我們也很樂意娶一個中國老婆。”當地商人奧薩馬指著自己的服裝和鄰居的汽車笑著說。他還與記者分享了一個當地貿易圈公開的“秘密”——由於匯率 動盪,埃及鎊兌換美元比例一個月內從10:1瞬間跌至20:1,致使人們在埃及購物消費時,人民幣甚至比當地貨幣更受歡迎,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流通貨幣。難怪連服務生在收取小費時都會碎碎念著“人民幣,人民幣”。
不同於絕大多數的旅遊國家,埃及的中文導遊並非生活在當地的中國人,而是說著流利漢語的埃及人,瓦拉便是其中的一員。當問及為何中文說得如此地道時,他十分驕傲地回答:“我在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學習過4年中文,還在中國遊學、工作了2年。”據瞭解,作為埃及乃至北非地區的第一所孔子學院, 2008年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就已正式招生上課,隨後,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也開始掛牌授課,許多埃及人都是通過這一途徑瞭解中國歷史,學習中國語言,走近中國文化。
中埃友誼發展至今,絕不會止步於此,對此,前不久訪問埃及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中埃兩國是真朋友、好兄弟。當前,中埃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廣闊前景。中埃雙方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加快合作步伐,早日將共識化為實際成果。中方鼓勵並支援有資質的企業參與埃及大專案建設,願同埃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持續推進產能合作。據悉,中國鐵建下屬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已於2015年與埃及國家鐵路公司簽署了埃及國家鐵路網軌道更新專案合作框架協議,預計金額6億美元,約折合37.26億元人民幣。
瓦拉坦言,“聽說中國要幫我們建造高鐵,我們很期待”。他透露,目前,無論是當地人行走還是他帶團旅遊,往返於紅海和開羅的交通方式只有兩種,要麼坐7個小時左右的汽車,要麼搭乘飛機。汽車耗時長不說,而且埃及高速公路並不十分發達,旅途顛簸、炎熱,遊客往往是一路暈車,吐到終點。飛機雖然省時,但是費用偏高,紅海到開羅不算遠的距離,許多旅遊團不願選擇乘飛機;高鐵建成後一切將被改變,它將徹底改善當地人的生活狀況和旅遊交通硬體,會大大促進埃及旅遊業朝著更好的方向更快地發展。
沒見過開羅等於沒見過世界
傳世之作《一千零一夜》中說,“沒有見過開羅的人,就等於沒見過世界”。夜幕散去,時光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的痕跡逐漸清晰地展現在眼前,等待安裝門窗以示完工的房屋,還未畫線的六車道馬路,往來於尼羅河上的煙筒遊輪……一片百廢待興、萬物復甦的景象。在完工三千年後依然是世界上最高建築物的金字塔的俯視下,這座遠古城邦井然有序地、安靜地、滿懷期待地發展著。
一直以來,金字塔已然成為埃及的代名詞,它早就不單純是昔日法老王的陵墓,早就成為了上埃及與下埃及統一、團結的象徵,更是古埃及文明黃金時代的巔峰代表,是人類建築學和天文學的完美里程碑。然而,對於今天的埃及來說,金字塔意味著什麼?“它是一個很好的資源,遺址明顯可以吸引遊客,讓旅遊成為這個國家的支柱產業,這會吸引高素質人群,他們花的錢能夠拉動國家經濟。這些大型石頭或許是最明顯的標誌,是我們擁有的最真實的影像。”法國東發古學研究所埃及古物學家讓·皮埃爾如是說。
埃及這個擁有悠久文明歷史的古國處處都是歲月的見證,居住在已經聳立了1600年之久的龐貝古城龐貝柱附近的居民,更是開窗即見千年遺跡,當每一個嶄新的一天太陽升起,與千年古跡時時同沐陽光裡,神奇的感受很難用言語名狀。
在這裡,隨便在沙漠中踢一腳,都能踢出塊“古董”;隨便在哪道山梁上走過,都有可能是踏在某位先人法老王家的屋頂。這並非玩笑,也沒有誇大其詞嘩眾取寵,全球業界知名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對此做出評論:埃及還會因為它的歷史遺跡受益多年,因為大部分遺跡都還埋藏在沙漠之下。瓦拉指著胡夫金字塔所在的吉薩沙漠說:“每個月這裡都能挖掘出一座法老墓,但我們現在不挖,因為目前還沒有適合的條件及足夠的空間放置這些,暫時放在地下,更有利於它的保存、保護。現在,開羅正在興建新博物館,建好後,這些法老墓就可以展現在世人面前了。”說到此,瓦拉的臉上洋溢著主人般的無與倫比的自豪。
瓦拉說得沒錯,走進開羅國家博物館,10萬餘件自古埃及法老時代到西元五六世紀羅馬統治時期的歷史文物堆積如山,參觀者仿佛瞬間掉入歷史的黑洞,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應接不暇。四千多年前的木雕、五千多年前發明用來書寫記錄的紙莎草、法老王的遮陽傘……超出你想像的寶物數不勝數。一排排價值連城的各式瑰寶猶如橫在面前的重巒疊嶂、崇山峻嶺,有時遊客甚至要側著身子才能從這些古物中穿過。博物館一層展品按年代順序陳列,二層則按照主題展出。許多在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裡要隔著好遠的距離,透過厚重的玻璃框,越過一道道安防機關才能欣賞的稀世珍寶,在開羅博物館你卻可以親手觸碰,用肌膚感受歲月流逝的劃痕、體味穿越時光隧道的溫度。你會在靈魂深處感歎,沒見過開羅,真的就是等於沒見過世界。
埃及旅遊業處處生機
去年,中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2年首次訪埃,進一步推進了中埃友誼,習近平主席和埃及總統塞西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週年慶祝活動暨2016中埃文化年開幕式的盧克索神廟廣場,也因此成為最受中國人喜愛的埃及景區之一,“去習大大到過的神廟參觀”,“站在習大大站過的地方照相”,是如今推廣盧克索神廟的最熱門宣傳語。埃及駐華使館旅遊處阿布參贊(Dr. Abu Tourism counselor)告訴《小康》記者,自習近平主席訪問埃及後,2016年1月至11月前往埃及的中國遊客同期相比增長了112%,使這條旅遊線路充滿了生機,這更加穩定了中國遊客在埃及旅遊業的主力軍地位。
阿布參贊表示,從2013年起,無論是遊客數量方面還是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中國對於埃及旅遊業的貢獻都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這讓埃及更重視其旅遊資源在華的推廣工作。在2016年1月至11月,埃及旅遊局開展了全球市場戰略第一期,今年,旅遊局將按計畫推行該戰略第二期。目前前往埃及的中國遊客呈現三高態勢:高學歷、高消費、高年齡,隨著80後和90後的不斷湧入,中國出境遊群體大有成為埃及遊主力軍的趨勢,下一步埃及旅遊或將針對其中的年輕人群制定更具體的推廣方案。阿布參贊欣喜地預計,2017年將有25萬中國人把埃及設定為旅遊目的地。
阿布參贊坦言,中埃的戰略合作正在向更加多元化的趨勢發展,2016年是中埃建交60週年,兩國不僅互辦文化交流年,更通過多種方式和管道促進青年交流,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去年,埃及駐華使館頒發的旅遊簽證包含了團體和FIT(散客自由行)兩種類別。今後,埃及駐華使館旅遊處也將逐步開展更加多種多樣的交流活動,例如世博會、旅遊研討會、網路學習模式、家庭旅行,以及B2C活動等,讓兩國人民間的友誼交流更深化、更便捷、更通暢。
(來源:《《小康》上旬》 2017年3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