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理財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新型城鎮化的下一站

$
0
0

產城融合、特色小鎮、城市更新已成為新型城鎮化產業的三大路徑。管中窺豹,或可從現有的模式與案例,看到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美好願景

文|《小康》記者 劉源隆

我國城鎮建設歷史悠久,城市發展曾一度居於所處時代的前列,出現過當時享譽世界的大都市。1949年以來,我國城鎮化行程在不斷探索中向前發展,呈現出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城鎮人口比重不斷提高、城鎮數目不斷增加、城鎮用地規模不斷擴張和城鎮不斷向高層次發展的總體趨勢。目前,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我國當前所秉持和踐行的城鎮化是一種新型的城鎮化,是對西方城鎮化和傳統城鎮化的超越,也是對自身城鎮化實踐的逐步完善。新型城鎮化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重在全面提升城鎮化品質和水準,走的是一條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習總書記還強調:新型城鎮化建設一定要站在新起點、取得新進展。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學規律,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膽創新,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

“預計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而這筆資金更多的可能是來自社會投資。”前財政部官員此前表示,原有城鎮化建設主要依賴財政、土地的投融資體制弊端已經顯現,難以持續,亟須建立規範、透明的城市建設融資機制。與此同時,國務院也表示,城鎮開發和城鎮居民消費增加後,到2020年最高有望創下50萬億元人民幣的內需。

目前,產城融合、特色小鎮、城市更新已成為新型城鎮化產業的三大路徑。管中窺豹,或可從現有的模式與案例,看到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美好願景。

產城融合——產業先行,有效複製

什麼是“產城融合”?從宏觀上理解,是指產業與城市的融合發展。一方面,城市是基礎,為產業提供發展空間,為產業經濟提供載體;另一方面,產業又形成保障,驅動著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從而達到產業、城市、人三者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和諧生態模式。

從微觀面上剖析,產城融合實現的首要路徑是產業先行,即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整合市場主體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將之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使之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產業進階化的不斷演化。

據《2016中國新城新區發展報告》,中國新城新區已經形成龐大的體系,成為中國城鎮化行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7月,縣及縣以上的新城新區數量總共超過3500個。其中國家級新區18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45個;還有150多個各類綜保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旅遊度假區等等。各類省級產業園區1600多個;較大規模的市產業園1000個;縣以下的各類產業園上萬計。

而要透視產城融合,或許可以從“固安模式”中得到一個政府、企業、百姓多方共贏的範本。自2002年以來,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PPP模式聯合固安縣政府著手運營固安工業園,在土地整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產業招商服務方面效果明顯,並得到了國務院的“點贊”。

固安縣從2002年全縣年財政收入僅1.1億元、發展水準位列廊坊市十個縣(市、區)中的後兩名,到2015年全縣財政收入55.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5.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在河北省各縣市排名中位居第二。

“既要高大強,又要小精尖。抓好已建、在建大專案上下游企業引進工作,加速產業配套聚集,延伸壯大產業鏈條,形成整體競爭優勢。”據介紹,固安還將大力抓好園區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園區產業承載力和發展競爭力。按照“做強園區”的要求,圍繞打造“百億產業集群”、“千億級園區”,突出“產城共建”理念,固安通過市場化運作,推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城市運營、城市魅力、民生工程五大類重點工作,加速“築巢引鳳”,提升園區整體水準,2016年,管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位列92位。

也正是得益于固安模式的有效化複製,華夏幸福這一家民營企業事業版圖遍佈北京、廣東、印尼等全球50餘個區域,形成了百餘個區域級產業集群。截至2016年6月,華夏幸福已為各地產業新城纍計引進簽約企業超過1000家,招商引資額近2800億元,創造新增就業崗位4.2萬個。“產業新城的基礎是產業,華夏幸福不會盲目地引進企業。”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葉珺說,只有實現產業集群的有效聚攏,才能夠促進整個產業園區的發展升級,實現區域競爭力的提升。

特色小鎮——因地制宜,吸納人口

除產業新城外,“特色小鎮”發展模式也以“單打冠軍”的頭銜在2016年受到熱捧。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特色小鎮建設被認為是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特色小鎮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佈了第一批共127個特色小鎮名單。國家發改委發展改革試點處副處長鄭明媚說,特色小鎮的建設和城鎮化的發展相關聯,同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一些超大城市人口過於集中,出現了“城市病”,因此小城鎮的發展不僅可以吸納周邊人口,而且當地發揮小城鎮的資源優勢發展起來,在功能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特色小鎮將圍繞單個產業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以此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單打冠軍’。”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鎮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翁建榮說,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地域劃分的“鎮”,也不是傳統的工業功能區、旅遊區,而是相對獨立於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

在《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準和發展品質。”

“特色小鎮的建設目前還在逐步推進的過程中,應該首先選擇具備基本條件的小鎮著力建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雲中表示,“特色小鎮”一定要根據這些小鎮的特色進行規劃與建設,成熟一批,建設一批,不能著急趕進度。就目前已經建成的特色小鎮為例,許多都已經成為全國的樣板。

比如阿裡巴巴在杭州的雲棲小鎮就受到各方關注與借鑒;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16年宣佈發力特色小鎮領域。

華夏幸福在河北廊坊大廠縣的影視小鎮、香河縣的機器人小鎮,以及浙江嘉興嘉善縣的上海人才創業小鎮目前已經初具規模。葉珺表示,“在堅持全社會資本投入基礎上,每一個特色小鎮,我們都堅持產業精準發力、全流程推動產業發展。”葉珺認為,華夏幸福已積累的研究區域產業基礎的能力,結合小鎮產業調整,同時有針對性地釋放、整合、輸出將近20年的優勢產業資源,一定有利於推動每一個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

城市更新——注重生態,綜合整治

2015年6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部署,實施三年行動計畫,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類棚戶區180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戶,同步規劃和建設公共交通、水氣熱、通訊等配套設施。

從近些年來的一些舊城改造案例看來,許多地方政府由於盲目追求“現代化”、“形象工程”和“經濟效益”,對舊城大拆大建,使這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區域迅速消失,造成“千城一面”;與此同時,大拆大建也引發了大量社會問題,如拆遷矛盾突出、原有社會網路被割裂等。

深圳是全國最早提出城市更新概念的城市。2009年,在廣東省提出大力推動“三舊”改造的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出臺《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實現了由城中村和舊工業區改造為主向全面城市更新的跨越,城市更新隨之全面啟動。幾年來,隨著深圳陸續出臺城市更新系列政策法規,城市更新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城市更新的步伐得以不斷加快,在優化產業結構、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土地、能源、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推廣與借鑒的是,深圳在推動城市更新過程中,走出一條“多措並舉,因地制宜地推動改造”的路徑。在政策保障和市場化運作基礎上,深圳城市更新通過綜合整治、功能改變和拆除重建“三駕馬車”的拉動,適應不同的舊改需求,量身打造改革方案,效果明顯。

據深圳市城市更新局介紹,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城市更新就是拆除重建,事實上,深圳在城市更新的制度設計中,更提倡以綜合整治和功能改變為主的改造方式,鼓勵按照綠色建築的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儘量避免大拆大建。此舉的目的一是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節約資源、低碳環保,二是可以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更新的效率,加快更新的節奏。

在深圳市位於南海大道與大南山之間、佔地約20萬平方米的網穀城市更新專案,在改造前,主要為鐵皮房、堆放生產材料的倉庫、建材廠,為勞動密集型工廠,改造後,釋放了產業空間,促進產業升級,重點發展網路資訊、科技法務和文化創意三大產業,形成網路科技產業帶和濱海文化產業帶。如今,蛇口網穀遍佈著網路資訊科技公司和文化創意高端企業,年產值從改造前約2億元猛增至現在的55億元,單位面積產值從200元/平方米上升到3.93萬元/平方米。

近年來,藉助國家和廣東省賦予深圳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機遇,深圳大膽改革創新,通過土地二次開發和存量挖潛,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走出了一條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路。目前,深圳已有62個產業及專案獲得規劃審批,更新改造後將提供1409萬平方米的產業及配套用房。城市更新帶來城市面貌的改變,已經成為每位市民都能深切感受到的事情。

 

(來源:《《小康》上旬》 2017年3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