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理財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2016年,那些溫暖人心的新聞

$
0
0

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暖新聞,沒有利益攻擊,只有滿滿的愛和溫暖。

/康綜

媒體是社會責任的守望者,暖新聞是媒體人的情懷,當人們在憤怒、彷徨時,這些新聞會為他們提供前行的力量和指引,對生活充滿希望,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跨越難關的勇氣。

剛剛過去的2016年,暖新聞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小康》雜誌梳理出了數則感動你我的暖新聞,歌頌普通人的善良,為生命傾注力量,為心靈點盞明燈。

湖南華容:抗洪“卡車敢死隊”

在開上大堤之前,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愛車會一去不返。但在接到指揮部命令之時,他們卻毫不猶豫踩下了這一腳最堅定的油門。

2016年7月10日,華容縣新華垸發生潰口,致使2萬多人緊急轉移。現場指揮部臨時徵用現場運輸砂石的私家卡車,以“連車帶石”的方式駛入洪流堵潰口,不僅成功阻止了潰口繼續擴大的趨勢,也為大堤的最後合龍奠定了堅實基礎。這群司機因此被人們稱為“卡車敢死隊”。

這群“卡車敢死隊”的成員並不隸屬於任何一家公司或任何一個部門,他們就是一群平日裡靠運輸渣土謀生的普通個體司機。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絕大多數一家老小的生計全都維繫在這輛卡車上。平日裡,他們在華容縣和周邊的建築工地運送渣土,每天大概能賺到兩三百元。最近幾年,跑渣土的司機越來越多,行情一天比一天差。

如果,他們在得知指揮部“以車堵口”的決定時迴轉離開,並不會受到任何追究,也不會遭到人們的指責。但大多數司機甚至還沒等得及拍攝指揮部用於日後賠償留資的照片,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往前沖。“一台車二三十萬,說不心疼那是假話。”司機劉康說,當看著愛車閃爍的尾燈被洪水一點點淹沒直至完全熄滅,自己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這就是普通人在緊要關頭做出的非凡舉動。

2016年7月21日,湖南省華容縣政府召開獎勵大會,向7月10日新華垸潰口搶險中的“卡車敢死隊”進行賠償和嘉獎。16名司機共獲得賠償總計261.77萬元,其中包括對每名司機的1萬元獎勵。

浙江金華:民警輸液時抱麵條睡著

浙江金華一民警在醫院輸液,抱著麵條吃的時候睡著,照片被網友發到朋友圈後引發熱議,不少線民對該民警點贊。據悉,該民警是磐安新渥派出所的民警,名叫金增和。

2016年11月13日早上5點45分,派出所接到一位大媽報警,稱家中的錢被偷了。

金增和與同事趕到現場後,大媽說不出錢放的地方,他們調查後,也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就讓大媽仔細回憶,最終大媽想起,錢被存到銀行了。

等到他們處理這起案情,已經是10點了,在所裡簡單吃了早飯後,又接著出警了。等到處理這起警情後,又過了午飯時間,之後金增和就請假說天氣冷,回去拿被子,其實是肚子疼痛到醫院看病。醫生說得了胃炎,要按時吃飯,安排其輸液。

晚上,派出所內勤發現其又沒來吃飯,就打電話給他,得知在輸液,就送了碗麵條過來。內勤走後,金增和邊輸液邊吃麵,吃著吃著居然睡著了。等他醒來時,所裡的同事們也趕來看他了。

金增和今年30歲,之前一直在鄉鎮工作,2016年6月份才正式成為一名民警。他說,他一直有個員警夢,當員警本來就準備好吃苦,如果想享受,就不會當員警了。

深圳:市民一夜買光32噸馬鈴薯 讓青海大爺早點回家

自2016年11月5日起,來自青海的六旬老人和他從青海托運過來的32噸馬鈴薯就一直被“滯留”在深圳無處可去。11月14日,瞭解此情況的深圳多位元市民將此消息發佈至網路和朋友圈,引起關注,32噸馬鈴薯幾乎一夜賣光。

有媒體描述了當時的場景。在深圳觀瀾環觀南路大和工業區內一街道旁,一位衣著樸素來自青海的六旬老人正在幫前往購買其馬鈴薯的人搬運馬鈴薯,現場還有多位深圳市民以及多位公司員工前來購買,並自行搬運,多輛貨車停在街道中間。

馬大爺是青海化隆縣人,今年60歲。他說,自己從未出過遠門,這次來深圳是因為遇到了“賺錢機會”。“10月底,女婿和海吉星市場一個商戶閒聊,說可以借用那個商戶的店鋪賣馬鈴薯,直到賣完為止,賣出一斤給商戶1毛錢的提成。”

“租車的運費是1噸500元,一共花了16000元。趕了4天4夜的路終於來到深圳。”讓他始料不及的是,11月4日晚到達海吉星市場後,卻被告知,因為他的馬鈴薯大小不均勻,沒按規格分類,不符合市場標準,無法在市場買賣。

“我們公司老闆早上從這裡經過,瞭解這個事情之後,覺得要幫助一下這個老人,於是讓我們員工前來購買一些馬鈴薯。”代表深圳某公司前來購買馬鈴薯的一位員工說,今後一個月我們每餐都要吃一頓馬鈴薯。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市民表示,看著這個老人在這邊已經待了好幾天了,“我們幫著買一點,幫老人早點回家。”

廣東珠海:員警開啟車後尾箱陪環衛工避雨

2016年9月3日,珠海人的朋友圈都在被這張圖片刷屏!雨天的馬路上,車尾蓋被開啟,一位車主和一位環衛工人並坐在後備箱裡躲雨……

車主名叫張新宇,是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與外國人事務管理支隊的民警。張新宇表示,大家的點贊、關注,讓他“受之有愧”。

據張新宇回憶,當天上午10點多,他從家中出發去唐家市場買菜,在華髮蔚藍堡社區附近路段時,突遇大雨,並看到一名環衛工人在大雨中無處躲避。於是,他停下車來,請環衛工人上車,表示願意載他到避雨的地方。但環衛工人稱,身邊還有自行車,沒法裝車帶走。張新宇又請環衛工人上車避雨,但環衛工人拒絕了。見他神色猶豫,張新宇索性開啟後備箱,自己下車和環衛工人一起坐到了後備箱裡。

張新宇坦言:“事情傳開後,很多人點贊,我感到不安。我們身邊,有很多冒著生命危險,衝鋒在一線的民警,而我只是一名受理視窗的基層民警,與他們相比,我的行為很平常,卻獲得這麼多褒獎,真的有些不安。”

張新宇所在受理大隊副大隊長徐麗麗介紹,2015年4月,張新宇從北方調來珠海工作,在工作中表現不錯,接待群眾時細緻、熱心。

“開啟車後尾箱讓環衛工避雨這種行為值得點贊,但這也是我們支隊民警一個很平常的舉止,沒想到帶來了這麼大的社會反響,看來社會對正能量的需求很大,對正能量的傳播能力非常強。”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與外國人事務管理支隊副支隊長謝詠表示。

張新宇收穫這麼多外界讚揚,支隊會否對其嘉獎?謝詠表示,雖然張新宇的“暖心行為”值得弘揚,但公安系統內部獎懲有明確規定,只能對其進行精神鼓勵。

淅江杭州:護士手寫4頁紙鼓勵聾啞孕婦生產

聾啞孕婦要生產了,但無法與人交流怎麼辦?杭州一助產護士王豔為了鼓勵和指導對方,在手術室邊寫字邊與她交流,至生產結束,足足寫了4大頁紙。線民紛紛為這位有愛有責任心的護士點贊。

2016年4月18日,懷孕39周的鄭女士來到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生產。然而,讓助產護士王豔緊張的是,對方是一位元聾啞人,無法用語言溝通,這給生產帶來很多困難。雖然王豔已從業15年,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王豔首先想到了手語翻譯,但經過翻譯,表達會有些偏差,王豔最終決定還是用寫字的方式與產婦親自溝通。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迎接寶寶的到來。我是手術室護士,我叫王豔。我們會為你和寶寶提供最好的護理服務。”王豔寫下這句話,拿給鄭女士看。

鄭女士看後抓著王豔的手,臉上緊張的表情終於舒緩了一些,露出了笑容。

“咱們現在要開始做一些術前準備工作了。你要一起幫忙,好好配合哦。”“寶寶出生了,男孩子,恭喜你啊,真為你高興。”“我去把寶寶抱過來給你好好看一下。然後送你回病房,好嗎?”……

王豔每寫一句就給鄭女士看一眼,鄭女士全程只要點頭或者搖頭就可以。

“寶寶六斤八兩。他哭了,哭得很大聲。”王豔第一時間“告訴”鄭女士。

突然鄭女士也哭了。王豔馬上“問”她:“怎麼哭了,是覺得疼嗎?”鄭女士搖搖頭,王豔明白這是初為人母的喜悅,又馬上寫字安慰她:“不哭了,寶寶挺好的。你要開開心心的。咱們一切都順利得很。”

剖宮產順利完成,鄭女士以及家人對醫生和護士都表示了感謝。22日,在醫院生產結束的鄭女士,在家人的呵護下出院,出院前她又拿出這4頁紙看了又看。她用手語告訴家人,她十分感謝王豔護士,並要把這幾頁紙帶回家一直珍藏。

在網上,線民紛紛為這位護士點贊——“暖心”,“醫德的典範”,“中國好護士”。

柳州“暖心牆”:閒置衣服傳遞城市溫暖

“你我獻出一份愛,這個世界更溫暖”。2016年2月初,在廣西柳州出現了多面寫著這樣話語、掛著禦寒衣物的“暖心牆”。當地愛心人士發起的這種“暖心牆”出現以來,不斷有市民送來禦寒衣物,也不斷有城市困難群體從牆上取走衣服。“暖心牆”傳遞著城市的溫暖,感動著許多人。

2月3日,在位於柳州市彎塘路一個大院門口,一堵粉紅色的牆上寫著“暖心牆”三個大字,旁邊寫著:“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潔淨無破損的衣物、鞋或生活用品放上,真正需要的人可以隨時取用。”牆上數十個掛鉤上都掛滿了棉衣、夾克、毛衣、羽絨服、棉鞋等禦寒衣物,下方的桌子上也擺放著不少。幾個中老年婦女正在“暖心牆”前挑選衣服,挑選之後再試試合不合身,感覺合適之後裝進袋子帶走,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

柳州第一面“暖心牆”自1月下旬建立以來,得到市民的認可和贊許,很多市民紛紛參與傳遞溫暖。許多市民將清洗乾淨的厚實冬裝送來掛上,讓不少生活困難的市民從牆上取走衣服,穿在身上,度過冬天。

2月3日,第二面、第三面“暖心牆”在位於柳州市燎原路的茅山社區建立,“暖心牆”正在不斷放大城市溫暖。

“暖心牆”是發源於國外的一種獻愛心形式,在一些國家這被稱為“友善之牆”。柳州“暖心牆”的發起人洪靜介紹,她在國外度假時,發現了這種獻愛心方式,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發起建設“暖心牆”的號召。

安徽:王雅靜用下巴創作文學作品鼓舞人心

“從前我很孤獨,沒有想到如今我會接觸這麼多朋友,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與他們一起迎接成長”。坐在電腦前,王雅靜熟練地用下巴一一點開QQ、信箱、微信等,裡面的朋友人數將近800人,而這些都是她聯繫較為密切的,如今她的朋友圈或許比她自己看到的還要大。

1992年,王雅靜出生在阜陽市潁州區,罹患先天性小兒腦癱,一級殘疾,脖頸以下嚴重癱瘓,但她用不屈的鬥志和聰穎的智慧與命運抗爭。2008年,她嘗試用下巴操作滑鼠,進行詩歌創作。八年來,堅強執著的她克服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纍計創作了四千餘首(篇)詩、散文、童話。2012年出版了詩集《路過心的風景》,2015年發表中篇童話小說《她是阿莉爾》。作為阜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她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也用言行激勵著身邊的人。

近年來,坐在輪椅上的王雅靜走進“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等事蹟報告會四十餘場,聽眾纍計超萬人。開通微博、雅靜勵志信箱,在網上積極傳播正能量。

在這個圈裡,她看到了不同的人生,體會了豐富的人生經歷,同時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現了自我的價值,收穫了信任、友誼和快樂。

她說,自己的初心是希望接觸她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陽光和美好,都能變得積極而快樂。

河南洛陽:馬小鵬為殘疾妻子建“愛情升降機”

河南洛陽31歲農村小夥馬小鵬為殘疾妻子建造簡易升降機一事披露於網路後,引髮網友感歎,“愛情升降機”也因此得名。

馬小鵬夫婦的日子雖艱辛但很溫馨,對殘疾又患尿毒癥的妻子張桂林,他一直踐行著“想去哪兒就給我說,我的腿就是你的腿”的諾言。馬小鵬甚至還打算,等有條件了就買輛車,帶妻子外出看世界。他的情意之舉,被當地村民贊為“令人佩服的真男人”。

馬小鵬家住洛陽市老城區邙山鎮,他家的老式平房被前排鄰居家的二層小樓阻擋一部分陽光,行動不便的張桂林很少曬到太陽。2015年底,馬小鵬花了10萬元在原有房子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張桂林搬到二樓居住,終於可以曬到太陽了。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坐在輪椅上的張桂林上下樓很不方便。細心的馬小鵬知道妻子想出去轉轉,就開始思考解決方案。

2016年2月,馬小鵬買來鋼管、鐵皮和電動葫蘆,開始建造升降機。一個月後,一個高約6米的升降機在他家小樓前建成,乘坐升降機從二樓到一樓耗時45秒。

“(這個升降機)根據她的體重和輪椅的重量建造。剛開始放了超過她體重兩倍的重物,進行運行試驗,保證安全第一。這個升降機斷電時會停止升降,不會掉下來,安全係數還是非常高的。”馬小鵬介紹說。

有了“愛情升降機”,張桂林可以很方便地到樓下活動了。而馬小鵬自己買材料建造升降機節省了一部分錢,“省下的錢用來買車,以後帶桂林出去兜兜風”。如今,除了每週二和週六到醫院做血液透析,張桂林在家做起了支付寶客服。馬小鵬也不再外出打工,跟著妻子學做網路兼職,也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妻子了。

據瞭解,6年前,為人憨厚老實的馬小鵬執意與摔傷癱瘓的張桂林結婚,他一度被村民認為“犯傻”。有了女兒後,張桂林又患了尿毒癥。日子雖然艱辛,但馬小鵬始終對妻子不離不棄,照顧得細緻入微。

山東濟南:老人16年照顧精神病鄰居

對於69歲的濟南市槐蔭區前周王莊村民張永勤來說,劉傳香這個姐姐註定是她一生的牽掛。從2000年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鄰居劉傳香,張永勤已經堅持了16年。

73歲的劉傳香,雖然外表看起來與其他老人沒有什麼不同,但她卻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且很嚴重。嚴重到什麼地步?村裡的人見她都躲著走!

那是2000年,劉傳香80歲的母親身體每況愈下,後來只能臥床修養。老人操持一生,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劉傳香。自己不在了,女兒可怎麼生活呢?村裡看到這個情況,也想找個合適的人來照顧劉傳香,但沒人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這時候,張永勤站了出來,她懂劉傳香,她知道,如果老人離去,任由劉傳香自己生活,生存都會成為問題。當時,她給村委會撂下了一句話:“她是我的鄰居,也是我的姐姐,我來照顧她吧。”

就這樣,張永勤每天為劉傳香做飯送飯、穿衣洗澡、整理打掃,無微不至。後來,為了方便隨時照料劉傳香的生活,張永勤又把她接到自己家中,與家人同吃同住,二人以姐妹相稱,張家人也把她當做自家老人贍養。

自從來到張家之後,劉傳香的飯量大了許多,身體也變得硬朗了起來。看著姐姐的變化,張永勤打心眼裡高興。等她給姐姐盛好飯並安頓好座位後,全家才開始動筷,一起吃飯。

精神病人的舉止和思維畢竟不同于常人,面對劉傳香的無理取鬧,張永勤雖然委屈,卻沒有絲毫怨言,反而更加盡心盡力地照顧老人。現在,劉傳香不再是動不動就打人罵人了,而是逐漸變得溫和,能主動跟人打招呼了。正是張永勤這份無私的愛,讓老人心中的不安全感逐漸減少,使她學會了信任。

如今,劉傳香已經把張永勤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張永勤和家人就是她的親人。

寧夏銀川:擺攤老人王景芝28年低價服務群眾

寧夏銀川市六旬老人擺攤28年、堅持低收費為群眾服務一事近日引發線民熱議。

“我做的其實只是分內事,沒想到在網上火了。”62歲的王景芝說。

“28年來堅持低價為群眾服務,價格幾乎沒漲”的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處被線民紛紛轉寄,其中微博點贊過萬,數千人評論。微博中,王景芝穿著厚冬衣、頭戴棉帽,正在為顧客補鞋、修車。由於穿的是老伴的“二手”衣服,微博中不少網友還誤把她稱作“好心老爺爺”。

王景芝的攤位位於銀川市西夏區平吉堡乳香花園附近的農貿市場,攤位不大,補鞋機旁整齊地擺放著裝有螺絲、橡膠底、鉚釘等物品的四個鐵盒,身後一輛三輪車是出攤、收攤時的交通工具。

對於不少網友熱傳的“28年不漲價”,王景芝說:“雖然生意不是很好,但說修鞋沒漲價是不對的,28年來稍微漲了點,比如以前釘鞋跟不到一塊,現在收兩三塊,自行車補胎也漲到了兩塊,咱不能騙人。”

王景芝1975年從河北來到寧夏,在當時的平吉堡建築公司當小工,1988年起在農貿市場支起了修鞋修車的攤位,無論寒冬酷暑,她都會出現在街頭,如果身體不適,72歲的老伴李海山會來“頂班”,39歲的兒子在一家汽車修理店打工,老兩口每月吃藥治慢性病也花費不小,一家人過得並不富裕。

在王景芝的鞋攤,一些來修鞋的顧客不是砍價而是抬價。“有顧客修完鞋問價錢,3元的顧客給5元不讓找錢了,還有的直接給10元,我跟老伴都會追出去把多給的錢還回去。”王景芝說,前不久她因病住院沒出攤,一個修車的常客聽說後,到攤上留給她100元。“我摔倒顱內出血兩次大手術用完全部積蓄還舉債3萬多元,不少好心人都想幫我們,心意我們領了,但大夥都不富裕,靠自己努力,擺攤掙錢心裡踏實。”

王景芝說:“這個攤是靠著街坊鄰居們的關照才開起來的,我們能維持生活就行,別人關照我們,我們回饋他人,這是應該的。”

浙江衢州:警車照亮老人回家路

寒冷的冬夜,一對騎著三輪車的老夫妻,一段漆黑的路,一輛默默徐行打著車燈護送的警車……一位網友夜跑時隨手拍攝的照片卻在近日引爆了網路社交圈,微博、微信上不斷有網友留言轉寄,“溫暖人心的事,值得傳遞給更多人。”

“晚七點半,夜跑途中,一輛警車開得非常慢,走近了才發現,緩慢的行駛只為用兩條光柱照亮前方漆黑的路,而路上,正有一對年老白髮的夫妻吃力地蹬踩著三輪車。”當地市民戴鵬親眼目睹了這一幕,“這條路來往車輛比較多,而且沒有路燈,這輛警車正是為了老人的安全,才慢慢跟在他們的身後照明。”

戴鵬很感慨,回到家後,便將夜跑時看到的一幕發在了朋友圈。“這麼正能量的事,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也應該讓做好事的人同樣感受到溫暖。”

這輛警車屬於衢州市公安局柯山分局。當日值班巡邏的民警鄭士龍說,當時和另一位民警出警後準備返回,看到兩個老人在一段正在改造的路上吃力地騎著三輪車,路面不好走,也沒有路燈,於是決定送老人回家。

鄭士龍駕著警車以不到10碼的車速小心跟在三輪車後,而警車的兩束橘黃色車燈也照亮了老人前行的路。“大約跟著送了500米左右,我們把兩位老人接到了車上開車護送,三輪車讓另一位民警騎著。”鄭士龍說。

網友們都被這個溫暖的小故事感動了,紛紛轉寄評論。“汽油和蓄電池,電線和水蒸氣,這一刻發出的是人性的光芒。”在微博上多個媒體公眾號也轉寄了這則消息,目前閱讀量早已超過了千萬。

“對基層民警來說,這種類似的事情習以為常,沒想到對我們來說早已習慣的小事會傳遞這麼大的正能量。”鄭士龍說,一件小事就能拉近警民彼此的心。       

責任編輯/余弘陽 張玉榮

 

(來源:《《小康》中旬》 2017年1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中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