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過勞是台灣勞工的結構性現象,這樣的困境在年輕人身上尤為嚴重,如何突破困境撕下青貧的標籤,「出走,是一條出路」,把其他國家納入求職版圖,找到位置發揮最大價值,年輕人還是可以靠實力,拚出一片天!
文/陳雅玲
「29歲那一年,我選擇出走,只帶著一本英漢辭典和幾件換洗衣服,就到菲律賓工作3年多。」在離鄉之前,鄭振鑫是一家出版社編輯,每月負責出版2-3本書籍,同時兼責通路開發和籌辦活動,一個人身兼數職,每天忙碌加班,別人在周休二日,他卻得加班趕進度。
「算一算匯入帳戶的薪資,1個月不到3萬元。」鄭振鑫深深地苦嘆,看不到前景、薪資入不敷出,踏進社會工作5年,至今仍然存不了一筆積蓄。
鄭振鑫的腦海一直有一個聲音不斷告訴自己:「日子不能再這樣窮忙過下去。」他應徵上在菲律賓沙石廠擔任廠務長的工作,「一個月薪水6萬元,29歲的我,在台灣哪裡找得到這樣的薪資水準!」他忿忿不平地說。在人生履歷表上,鄭振鑫為自己填入一筆海外工作經驗,因為這份經驗,他存到人生第一筆存款。
低薪悲歌!碩士起薪2萬多
路不轉人轉,打造國際移動力
同樣在海外工作的林旆仰,畢業於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讀文科的她,在學生時期就對未來發展感到茫然。有一次聽到學長姊從越南遊學回來後,直嚷「越南生活機能不比台灣差,工作薪資卻比台灣好!」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在大三升大四時,她沒有追隨同學到歐美遊學,反而選擇到越南遊學3個月,實地一探究竟。
「原來,胡志明市並沒有想像中的落後!」林旆仰的越南第一次接觸留下深刻印象,暗自決定大學畢業後選讀東亞研究所。在念研究所期間,她陸續聽到大學畢業同學進入職場的心聲:「研究所畢業,在彰化只能找到每月2萬4千元的工作」、「台北有2萬7千元,但要撥1萬元當租金,只剩下1萬7千元生活費!」她心裡更加篤定:「同樣都要加班工作,為什麼不選擇薪資高的地方?」
在越南工作3年多,林旆仰每天從平陽騎1個小時摩托車到胡志明市上班,同樣也要時常加班,但她甘之如飴,因為找到發揮自我價值的舞臺,也得到努力工作應有的報酬。「公司在3年內已經幫我調薪5-6次,調薪幅度逾3成。」她笑說:「接下來,我希望5年記憶體到買房頭期款,在越南買屋定居。」
台灣低薪的環境早就不是新鮮事,不是接受這個事實,就是要有鄭振鑫、林旆仰拒領低薪的勇氣,選擇站起來、走出去。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公佈《七、八年級生海外夢幻工作地點》調查結果,逾7成7的上班族有意前往海外工作,低薪推升年輕人出走的動機愈來愈強烈,能夠具備「國際移動力」,已經成為薪資翻倍的另一條出路。
104資訊科技進一步調查,近3年來,求職者主動應徵海外工作人次逐年增長,年增5.8%,分佈年齡層以20歲至39歲居多,合計超過6成。
忘記國籍!找到需要你的地方
台灣領3萬 法國爽賺16萬
「台灣,從來不是年輕人唯一的工作舞臺。」mit.Jobs跨境求職網站創辦人林昶聿認為,求職沒有國界的分別,說不定在別的地方,反而更能看到自己個人的價值,這是林昶聿第一次海外工作的深刻體驗。
林昶聿原本任職某家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頂著令人稱羨的科技新貴光環,卻歷經員工分紅費用化、2008年金融海嘯無薪假,加上當時他負責推廣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產品,早已不是通訊技術的主流,「曾經憧憬電子新貴致富故事可以降臨在我身上,但漸漸發現夢想難以實現,似乎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有其他因素。」
這層體認讓林昶聿放棄科技新貴身分,選擇到德國進修MBA,在此之前,為了籌措學費,在法國應徵到他人生第一份海外工作。「記得當時是在一個小鎮,面試時,公司直接問我會什麼?我列舉幾項技能,最後提到維修電腦,對方馬上開口以3-4千歐元聘用我。」
「3-4千歐元!當時折合約15-16萬元台幣,這樣的薪資水準讓我很驚訝!」林昶聿說,同樣維修電腦這項工作,在Nova或台北光華商場維修電腦的技術員,1個月薪資約莫3萬元,但位於法國小鎮的一家公司,卻可以開出這樣的薪資水準。
或許有人會說當地物價消費高,這樣薪資水準只能打平收支。那麼,以3千歐元試算,扣除1/3繳稅,2千歐元換算當時匯率大約7萬6千元台幣,姑且當時法國物價是台北兩倍(一般鄉鎮則約在1.4倍左右),實質的消費力還是相當台北約4萬元台幣水準,這還不包括比較兩邊相關福利以及工時。
「維修電腦這項技能,相信只要念理工科的學生都能輕易上手,然而,這項技能如果放在合適的位置,你的工作價值是不是超過現在所處的位置?」林昶聿拋出令人深思的問題。104獵才派遣暨人才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也認為,針對工作這件事,最好忘記你的國籍,把自己當成國際公民,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揮的舞臺,就能得到最大的成長與成就。
練好基本功!首重語言技能
就業市場大陸退燒,東協崛起
過去,部分媒體變相誤導,把台灣青年到海外工作定位成「臺勞」,不少人刻板地誤以為到海外工作都是從事低階的工作。其實,台灣人到海外工作未必是「臺勞」,也可以是進階人才。現年32歲的王宛如,原本在華碩擔任專案經理,由於擅長SEO搜尋引擎優化、數據分析,表現突出,被一家新加坡新創公司以高薪挖角。「在這裡工作,給年輕人很好的機會,完全以績效導向,不管你過去怎麼樣,表現好的就會被尊重!」王宛如笑說。
語言能力是海外工作的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具備專業技能會讓企業主更快看到你。以林昶聿為例,他在海外第一份工作是維修電腦,讓資方看到台灣人擅長提升人力資源效率最大化的管理長才,因而聘任他為管理顧問,巡視各個店面、倉庫狀況改善流程,讓他有機會到歐洲不同國家工作,拓展視野。
那麼,目前海外求職市場情形又如何?晉麗明分析,不少人有意往海外發展,仍以中國大陸作為第一考量,然而,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近5年主動應徵中港澳工作人次減少3.9%,原因除了中國本土人才崛起外,另外當地人事成本也已逐漸墊高,早已經沒有人口及土地紅利的優勢,這些廠商不是在地化,就是轉往東協國家發展。
反觀東協市場人力需求崛起,主因是中國製造中心挪移,外資投資眼光紛紛瞄準未來經濟爆發性的成長,相對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而主動應徵東南亞工作的人次,近五年也快速成長二五%,其中以越南求職人數最多,緬甸近年吸引人才主動求職大幅增長3倍。攤開東協國家求才若渴的熱門職缺,以軟體/工程類人員、客戶服務類人員、行銷類人員居前三名,5年來總工作數約成長30%。
日本,也是國人理想中海外求職的夢幻地點,事實上,近幾年日本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廣召海外人才,其中2020年東京奧運籌辦如火如荼,今年東京都廳也與業者合作,來台舉辦3場赴日工作說明會,前2場報名踴躍,限額90名,場場幾近額滿,最近一場將在12月舉行。
負責在臺日本企業人才招募的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郭德儀錶示,日本每年國際人才需求都有20%成長,目前欠缺技術研發、製造業、商社、不動產及金融業相關人才,當地企業主也多認為,台灣和日本工作價值觀念相近,人才濟濟,相當歡迎國際人才赴日發展。
至於歐美國家職缺數量增幅有限,晉麗明分析,歐美國家本身陷入經濟成長疲軟,以美國為例,為了拯救經濟,甚至鼓勵製造業回美設廠,像Tesla(特斯拉)即是一個例子。
挑戰高薪!培養跨文化溝通
學習優先 做好不回臺打算
然而,面對海外工作以福利優、薪資高頻頻向優秀人才招手,在決定前往海外工作前,仍有幾個問題必須問問自己︰首先是確認自己到海外工作的目的,不少人因為高薪貿然前進,卻沒有考量未來的發展性。經緯智庫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知明認為,年輕人應以學習經驗為優先,薪資水準次要,等待累積經驗後,反而薪資增長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如果只重薪資,沒有學習性,未來可能只停留在原有位置。
其次則要瞭解自己是否適合在海外工作,這同時要檢測自己內心層面與外在環境;前者是瞭解自己心理素質夠不夠強?挫折忍受度高不高?面對必須離開原本熟悉的環境是否能夠接受孤獨?甚至有回不了台灣的心理準備;後者,面對外在環境人事物的不同,是否具備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在海外工作的最大挑戰,莫過於和來自多元文化的人們有效溝通。ITI亞細安研究會前會長、現任TenMax負責越南市場數位行銷的黃譚龍舉在越南工作的經驗說,要瞭解當地人對同一件事情標準不一樣,同樣交辦一件事,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認知程度;也要知道採用以上對下頤指氣使地交辦工作,在當地完全行不通。
黃譚龍認為,具備同理心,試著進一步瞭解對方,懷有更大的包容心,甚至減少內心隔閡,不要排斥與當地人博感情、交朋友,這是融入當地文化,讓自己海外工作遊刃有餘的關鍵。不少人在海外工作沒有歸屬感,但如果有意立足國際舞臺展現長才,就需要相當大的意願和決心,畢竟海外工作這一條路收穫與否,自己走過才會知道。
一句西洋諺語曾如此說︰「人生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因為台灣低薪這場風暴會持續多久並不知道,但可以確信必須做些改變跳脫框架。如何讓自己的履歷留下一筆國際經驗,具備全球化競爭力,或許是突破低薪窘境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
(來源:《財訊雙週刊》 515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