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歷史的每個決定性階段,總是有一些呼聲,有一些旋律代表著佔據主導地位的力量。及至現在,底特律的大街上終於聽到了這種最新、最完美力量的聲音,汽車以40公里時速向前賓士的聲音——你聽到這種最新的聲音越早,你接觸人類文明的最新呼聲也就越近……”
這是1900年,《底特律新聞論壇報》對汽車發展做出的著名預言。如今看來,這樣的預言仍然有著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因為沒有一個社會可以拒絕汽車,也沒有一個社會可以拒絕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130年前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由汽油發動機帶動的三輪機動車申請了專利,這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汽車的誕生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改變了人類傳統的“行”的方式,開啟了個人交通運輸的新紀元,更成就了此後130年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進步。
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誕生於60年前。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綫上,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試製成功;轉天,當裝配出的第一批12輛4噸解放牌汽車在歡聲笑語和雷鳴般的掌聲中徐徐駛出裝配線時,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隨之結束。
進入新世紀的第九個年頭,美國將壟斷了大半個世紀的“汽車王國”寶座“讓”給了中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1350萬輛,分別達1379萬輛和1364萬輛,而美國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僅賣出1040萬輛汽車,比2008年下跌21%。
而就在這一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不僅超越美國,更躍居世界第一。中國汽車行業的專業傳播機構——NTI汽車研究向社會發佈的國內首部《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建議:將2009年設定為中國汽車社會元年。
彼時,人均GDP剛剛接近4000美元的中國,開始向汽車社會邁進。
此後,中國汽車社會從未停止前進和擴張的步伐。近五年來,汽車新註冊量呈高速增長趨勢,汽車占機動車比率不斷提高,從43.88%提高到64.39%;全國有4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其中北京、成都、 深圳、重慶等1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
資料顯示,推動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正是私人購車力量。十多年前業內專家提出的讓轎車進入中國家庭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汽車家庭”出現,為中國汽車社會的前進與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才算是“合法”約車;人們感到糾結的是,要不要把新能源車“請”進家庭;人們無比期待的是,多少年之後,我也能擁有無人駕駛車。當然,在逃不掉的汽車社會裡,有車也有“有車”的煩惱,諸如堵車、停車難、限購、限行,等等;沒車也有“沒車”的憂傷,例如出行不便,甚至在相親時會被認為缺少了一項“硬實力”。
不管怎樣,汽車社會都已經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地來了,並且當下,它正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在這個龐大的汽車社會與新鮮的“互聯網+”相重疊的“新汽車時代”,新的產業形態和產業環境正在形成,車聯網、大資料、無人駕駛,面對諸多變化,技術創新標準、互聯網相關法律、汽車產業的政策制定等都需要作出相應的創新和改革。而對於更多的普通人而言,讓他們有著最切身體驗的,無疑是被倒逼的政策改革浪潮。駕考在改革,車檢在改革,就連繳納罰款的方式都有了新的變化,“互聯網+交管”模式的誕生更是為未來的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提供了無限的開拓空間。
毫無疑問,汽車實現了空間的延展,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顛覆了某些既定思維與行為。而人類社會,也因此已經並且正在發生著深遠的變化。未來,這樣的變化還將繼續。經濟學家梁小民在為《汽車社會》作的序言中指出,汽車多少無關緊要,關鍵是有沒有汽車文明。
而通過這組報導,我們想說的是:汽車多少無關緊要,關鍵是“新汽車時代”將以怎樣的方式來開啟。
(來源:《《小康》上旬》 2016年10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