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嬿卿、林文義
【金融整併】沒有銀行願意去家族化
台灣金融整併幾乎走到死胡同,要脫離這個死胡同,民營金融機構要去家族化,那樣公、民營金融機構整併,就不會有財團化的批評。
問:是不是二次金改被打成弊案,我們現在公營事業都不容易民營化了呢?
答:二次金改的汙名化,讓後來的馬政府完全不敢做金融機構整併的事情。而台灣金融整併也幾乎走到了死胡同,幾乎,還沒有完全。
要脫離這個死胡同有幾件事可以做。第一個就是我一直在講的,台灣的民營金融機構要去家族化 ,那樣公、民營金融機構整併就不會有財團化的批評。可是沒有一家民營金融機構願意去家族化的。
另外一條的走法,就是公營行庫自己來改變。我以前曾經做過努力,就是找謝壽夫先生來當一銀董事長,但看起來成效不佳。那我們也可建議公營銀行自己去組一個經營團隊,把政府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你經營不好,董事會還是可以把經營團隊換掉,那員工也可以試著組織經營團隊,董事會可以全部放手讓你們來做,但三年後如果做不好,你們總經理副總經理全部走路。要不要試看看?我們也可以考慮啊!
這些都是新的作法,都難免會有問題或會有挫折,要很小心去規畫,要有一定的共識,如果不走這兩條路,現在公營事業確實很難民營化。
問:台灣還有這麼多國營事業是很奇怪的啊?
答:噢,那還有第三條路,就是公營銀行會不斷的萎縮,所以台灣的銀行業最終還是民營化。
【振興經濟】提振投資要消除不確定因素
勞動條件幾個不確定性中,只剩一例一休問題,預期立法院這個會期就會解決,如果還沒有解決,那就可以很嚴厲的質疑政府的效率在哪裡?
二是我希望買的東西對我未來的競爭力有幫助,而不是某里長買個大石頭放在那邊,所以要對基礎建設有幫助的。像花東地區可以做軌道運輸,而且這些基礎建設的採購都是在國內。但光是鐵道運輸就有好多方案要去選,給我一點時間,我要交通部評估對長久的交通建設有幫助的,對未來的競爭力也有幫助的。
政府要做的,是選出好的公共投資,經濟真正要靠的是民間投資的增加,所以政府要去改善投資環境。我們可以做很多鬆綁,那不用錢也更有效,也許投資就進來了,關鍵重點還是在如何改善投資環境。
問:政府打算如何改善?
答:不利的投資環境要改善,第一個要消除不確定性,環保也好,勞動環境改善也好,因為在修法的時候造成很多延宕,這都是不確定性,這要想辦法改變,政府要有魄力。
勞動條件幾個不確定性中,只剩一例一休問題,那是去年《勞基法》修改之後遺留下來的問題,預期立法院這個會期就會解決,如果還沒有解決,那就可以很嚴厲的質疑政府的效率在哪裡?
我們希望透過投資環境的改善,企業競爭力提升,有能力去增加每年的獲利,可以覆蓋因為勞動條件改善所造成的生產成本增加的負擔。改善企業投資環境,無非也是希望改善勞動條件,所以最終目的還是要讓人民比較幸福,但我們希望勞動條件改善能在企業承受範圍之內。當然勞動條件還有很多啦,例如基本工資,基本工資入法不見得是壞事情,有法律就有可預測性,將來爭議也會減少。
問:政府在振興經濟上有何作法?是否考慮擴大公共投資?
答:我們今年總預算採取赤字不增加作法,累積負債餘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不再上升,也就是負債增幅不超過GDP增幅,這是溫和穩健財政作法。我們還有1千億元舉債空間,有值得花、該花的錢,為什麼不花?
因為我看到過去增加很多支出,卻不見得把錢用在刀口上。我們希望政府增加支出,一是希望它對國內的需求有提振效果,如果增加支出是靠進口的,幫助不大,我們是開放經濟體系,乘數效果很低,所以希望買的儘量都是國內生產的東西,這是前提。
(來源:《財訊雙週刊》 513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