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貴州仁懷正在“酒+旅遊、農業+旅遊、城鎮+旅遊、現代服務+旅遊、園區+旅遊”上做足文章。
文|《小康》記者 郭煦 貴州仁懷報導
“五一”小長假,仁懷市長崗鎮藺家坪、尖茶溪新推出的千畝黃金梨園、奇石公園、中華蜂秘境養殖體驗基地、古銀杏群、古鹽道等10多個鄉村小景點,幾乎處處遊人爆滿。山地跑馬場、射靶場、智慧兒童遊樂園、露天游泳池以及草莓、藍莓、楊梅、樹莓採摘園,山地自行車賽道、垂釣中心、足球場等更是人山人海。
“從沒見過有這麼多客人同時出現在我們長崗鎮!”久居貴陽的長崗人陳小平回鄉探親,被遊客爆棚的場面驚得目瞪口呆。
貴州仁懷市號稱“中國酒都”,是黔北連綿起伏的巍峨群山中,鑲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4月24日,該市舉辦了第三屆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這顆曾“以酒為媒”打造全域旅遊的黔北明珠,如今探索出了“旅遊+扶貧”的新模式,讓農村變景區,讓貧困農戶真正脫貧致富。
早在去年,仁懷市就把“酒”列為旅遊產業發展的重點專案,在“酒”文化旅遊上下足功夫,以“工農旅融合,產城景互動”,構建“一心兩帶,三區四遊”的旅遊體系,開啟全域旅遊。
曾經,長崗鎮藺田村因石漠化嚴重、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產業發展受限等是出名的貧困村,如今發展鄉村旅遊,建成了現代農莊、康養基地、音樂噴泉、垂釣體驗等接待設施和景觀,構建了一幅美麗畫捲。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精品民宿、農家樂,探索“旅遊+扶貧”的新模式,説明當地困難群眾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
蒼龍街道水塘村和高大坪鎮銀水村更是一道美麗風景線,這裡滿目青翠、溪水潺潺,過去破舊的農居變成了頗具風格的農莊和康養中心,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現代農業,打造城市農業公園,發展花卉和果園,全村除身體殘疾和喪失勞動力的村民外,如今已全部脫貧。
仁懷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突出“鄉”的特色、“村”的記憶、“旅”的便捷、“遊”的情趣、“產”的功效、“業”的佈局,著力改善基礎條件、豐富業態佈局、打造特色品牌、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水準,真正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
這幾年,全市鄉村旅遊亮點紛呈。今年1—3月旅遊接待279萬人次,同比增長52%,旅遊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56%。去年,該市接待遊客607.77萬人次,同比增長37.2%,實現旅遊總收入77.65億元,同比增長45.2%。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仁懷市把鄉村旅遊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緊緊抓住重要機遇,深挖鄉村旅遊資源潛力,通過發展旅遊,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了鄉村旅遊環境,改變了農民就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
2015年,蒼龍街道充分發揮水塘村位於城郊的區位優勢和“三山兩水一壩”的自然特色,引進浙江苗夫集團和三森農業公司分別建成“草木年華”景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天水人家”農家樂、“六和苑”民俗、“紅酒坊”等鄉村業態,打造“城市農業公園”,發展花卉和果園面積5000餘畝,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精品民宿1家、特色農家樂7家、農家餐館5家、農家超市3家,實現大產業“頂天立地”,小產業“鋪天蓋地”。
“仁懷農村這兩年變化太大了,以前本地的景區景點太少,每到週末的時候,親戚朋友聚會就只能喝酒打牌,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仁懷的景區景點多了起來,環境好了起來,交通也很方便,閒置時間都會帶上家人,約上幾個朋友到周邊農村去玩耍,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市民徐曉斌對《小康》記者說道。
壇廠八卦園的打造,形成了農村社區化、鄉村景觀化、城郊公園化、農業現代化、決策民主化、管理精細化、住宿星級化、餐飲特色化的新型鄉村旅遊新模式。自去年清明小長假開園迎客以來,每到週末或假期,本地遊客、外地遊客甚至國外的遊客將景區“擠得滿滿當當”,擁有數百個車位的停車場內經常出現“一位難求”的景象。八卦園開園迎客一年多以來,已纍計接待遊客100余萬人次,去年的“十一”黃金周更吸引了5.5萬人次前來遊覽,枇杷村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4800元躍升至12000元。2016年底,村級集體經濟纍計超過300萬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該景區以“配套設施打基礎、文化產業提品位、鄉村旅遊創效益”為思路,著眼高標準、高品位,按照4A級旅遊景區標準,精心編製枇杷村“一軸兩園多景”和魯班鎮隆堡村“一園一湖三道五區”發展規劃。
家住八卦園景區的何健對記者說:“兩年前這裡道路泥濘,居住環境差,通過一年的打造,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每家都有棟小洋樓、花園,公共配套設施齊全。”
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走農旅一體化發展新路。仁懷將農業旅遊、鄉村旅遊相結合,大力開發美麗鄉村度假游、田園風光休閒游、自然景觀娛樂遊,探索出一條以旅助農、以旅促農、以旅富農的新路子,一個個“村民依戀、市民嚮往、遊客癡迷”的鄉村旅遊景點將促進全域旅遊持續井噴。
事實上,仁懷鄉村旅遊基礎,是經歷“三部曲”之後的呈現。
首先是水、電、路等初級基礎設施建設。仁懷市2013年10月啟動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攻堅,到2015年底全市174個行政村(居)就實現了“村村通油(水泥)路、通客運”,基本實現縣、鄉道路上等級,村、組、寨道路全硬化,全面完成縣、鄉道路超齡油路改造任務,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暢通、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建成通村油(水泥)路520公里以上;全面完成180公里以上的縣、鄉道路超齡油路改造任務;建成原“撤並建”行政村通村油(水泥)路1026公里,新建通組公路2271公里,完成村寨路面硬化491公里。通組公路採取“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的建設方式,大大啟動了民間力量,使通組路建設突飛猛進。
接下來是“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打造。仁懷市堅持“336”升級工程“全景域”的理念,實行整村推進和麵上示範帶動相結合,重點打造3個遵義市級精品升級示範村,著力實施3個市級升級示範點,抓好6條示範帶升級改造,涉及19個鄉鎮(街道)48個村14000戶,參與群眾65300多人。僅2014年一年,全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立完成房屋風貌改造上萬戶,完成投資數億元。
第三步是集中打造旅遊景點,就是美麗鄉村升級版的打造。仁懷市以重大節慶為契機凝聚內驅力助推鄉村旅遊,並在每一屆推出幾個鄉村旅遊亮點。實踐證明,仁懷市以旅發大會夯實旅遊基礎的做法成效極為明顯。
長崗鎮藺田村,地處仁懷市和播州區交界處,交通不便,缺水嚴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5人。藺田村是仁懷市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脫貧的村寨之一,該市還有多個村寨,正在走旅遊脫貧之路。該市倉龍街道辦水塘村,處在水庫旁邊,雖有良好的生態,卻有600余村民,生活十分貧困。2015年,當地政府決定,在水塘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並引進專業化公司,在該村投資3億元,經過一年努力建成葡萄園、草莓園以及花卉苗木園,共計帶動519人脫貧。
“依託山地特色發展鄉村旅遊,就是要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仁懷市有關人士說,旅遊加扶貧模式,不僅能帶動百姓脫貧致富,還能吸引更多遊客來欣賞貴州山水。
城鄉美景帶動產業興旺
今年以來,仁懷市下大力打造出蒼龍社區草木年華旅遊觀光專案、高大坪鎮金山銀水景區以及長崗鎮景區。草木年華旅遊觀光專案是以花卉樹木種植、園藝觀光為主的農旅一體化專案。景區呈現出“四季都有花看,四季都聞花香”的景象。專案建設帶動了所處村寨的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天水人家”農家樂、“六和苑”民俗、“紅酒坊”等鄉村業態,打造“城市農業公園”。
高大坪鎮銀水村阡陌縱橫、花如金山、水漾銀波、環境優美,毗鄰茅臺機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四在農家·最美鄉村”升級版為載體,立足特色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現代農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稻香米基地,打造攝影家採風活動基地、婚慶攝影基地、休閒垂釣基地等,瞄準機場休閒旅遊市場,大力發展創意農業觀光旅遊,實使村民1387戶實現致富。
當地政府在“綠”上做文章,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的興盛也給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變化。住洋樓、開轎車、逛淘寶,這些以前在農村很稀奇的事現如今已變得再平常不過。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仁懷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逐步加深了對生態與經濟相結合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力度調整生態與產業、興林與富民的關係,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的發展模式,農民從林業上得到的收益逐年增多,激發出更高的造林、育林、護林積極性,進一步加快了林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走進長崗鎮,核桃樹、桃樹、梨樹、李樹、楊梅樹、黃金梨、紅豆杉次第有序地佈局在漫山遍野。長崗鎮把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既綠了荒山,美了村莊,也富了百姓。
喜頭鎮雲樂新村從首屆旅發大會開始,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迅猛,至今每年接待遊客約5萬人,專案所涉農副產品戶均增收1000元,農家樂餐旅館年均收入約15萬元,戶均增收約5萬元以上。2016年,五馬鎮實現旅遊收入3億多元,截至目前,鄉村旅遊帶動10000多名群眾增收8000多萬元。
18年前,因為貧窮,長崗鎮藺田村村民楊遠幫外出打工,通過努力奮鬥,終在建材和餐飲業立足,並創立起自己的公司。18年後,家鄉的巨變吸引他回鄉投資“反哺故鄉”,帶領村民一起致富。2015年,楊遠幫發起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黨員+農戶”、“致富能手+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通過流轉土地1800餘畝,帶領當地農民種植黃金梨1200畝、楊梅400畝、花椒50畝、精品水稻100畝等,帶動125名村民就業,帶動29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蒼龍街道水塘村,由仁懷三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經果林專案,讓荒山換綠裝,讓村莊換靚裝,讓百姓笑開顏。盛產期優質果產量達240萬斤,盛產期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
幾年來,鄉村旅遊已成為仁懷市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鄉居民休憩度假的主要內容,對整合和挖掘旅遊資源、豐富旅遊內涵、滿足遊客多層面需求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仁懷市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範效應,建成五馬東升農場、壇廠神采八卦園、蒼龍草木年華等一批產加銷一體、工農旅融合的示範園區,初步形成“園區+基地+農戶”鄉鎮全覆蓋格局。
“發展旅遊產業,是仁懷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有效路徑,也是堅守兩條底線、推動脫貧攻堅的戰略選擇。”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告訴記者,隨著全域旅遊的升級打造,逐漸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酒+旅遊”全域旅遊大戲開唱
在仁懷市酒都廣場,有這樣一座建築,佔地面積5351.36平方米,長42米、寬22米、高47米,淨容積20767立方米,遠遠看去是一巨型四羊方尊。興于酒、成於酒、名於酒。2016年,一場“酒+旅遊”的全域旅遊大戲在酒都大地拉開帷幕。
仁懷市以籌備全省十一屆旅發大會為統攬,全面推進景區開發建設,配套旅遊基礎設施,豐富旅遊業態佈局,加強旅遊宣傳推介,提升旅遊安全管理,強化旅遊行業服務品質和水準,快速推動旅遊產業健康發展,全域旅遊取得碩果。
城有城景,鎮有鎮貌,村有村愁,這是遠來之客對仁懷的讚譽之詞。走進茅臺鎮,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臺酒廠新大門、白酒一條街、1915廣場、楊柳灣商業街,灰色飛簷和磚牆、深色雕花門窗、青石板路,獨特的人文景觀讓人目不暇接;祭酒臺上,世代傳承的酒道禮儀莊重肅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陰凝結于酒的智慧讓人感慨;茅臺酒廠內,神秘的生產工藝讓人著迷……
中國的酒都,世界的茅臺,這是仁懷旅遊發出的響亮口號,茅臺旅遊日漸聚集全球目光。
“茅臺工業旅遊和文化旅遊如自然天成一般,這讓茅臺旅遊不只在貴州,在整個中國都具有不可複製性。”來自香港的遊客李小飛說,“國酒探秘之旅的吸引力,絕不亞於任何一個景區。”
據統計,5年來,仁懷市纍計接待遊客突破1600萬人次,纍計實現旅遊收入達18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3%,其中將近七成遊客旅遊目的地是茅臺古鎮。
以優質資源做旅遊,仁懷鄉村旅遊道路越走越寬廣。
仁懷市委副書記、市長梁錚說,今後,仁懷市將堅持規劃先行,著力提升基礎,加快鄉村旅遊開發步伐,著力建設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服務配套、環境優美、吸引力強的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努力擴大客源市場,推動鄉村旅遊快速健康發展,讓鄉村旅遊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仁懷市結合地域、酒文化、特色產業等特點,融合產業結構調整、鄉村休閒旅遊、人文歷史、生態環境、酒都特色、小康六項行動,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形成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百里長廊亮麗風景線。
綠色是仁懷的城市底色。經過多年的建設,形成“一城四片”的城市區域和“一心兩帶三區”產城一體架構。城市建成區達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成功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獲得提名,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建立成功在即,城市特質形象魅力彰顯。
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透露,仁懷做足“酒+旅遊、農業+旅遊、城鎮+旅遊、現代服務+旅遊、園區+旅遊”五篇文章,產業結構圍繞旅遊調整、城市建設圍繞旅遊規劃、道路交通圍繞旅遊改善、生態環境圍繞旅遊保護、消費產品圍繞旅遊開發、第三產業圍繞旅遊發展、文化建設圍繞旅遊包裝、品牌形象圍繞旅遊打造。同時,將鄉村旅遊作為統籌“三農”問題、推進城鄉協調、促進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圍繞“工農旅融合、產城景互動、山水田一體”的理念,除上述景區外,還先後打造和推出了壇廠“神采八卦園”、魯班“水彩隆堡”、喜頭“雲樂新村”等一大批鄉村旅遊精品。
同時,通過舉辦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進行推介展示,吸引了更多遊客。“仁懷美麗鄉村,正成為遊客縱情山水、返璞歸真、追憶鄉愁的夢想之地;仁懷鄉村旅遊,正助力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實現就業增收、脫貧致富。”張翊皓說。
(來源:《《小康》上旬》 2017年7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