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這件事的核心猶如“大哥找小弟幹活,小弟找大哥吃肉”。把有需求的雙方撮合到一起,就是一個招聘產品的本分。Boss直聘CEO趙鵬預測,未來招聘平臺的趨勢定是基於收集雙方資料後的精準撮合
文|《小康》記者 袁帥
近日,騰訊互娛、阿裡影業、愛奇藝等BAT系明星公司,以及米果文化、快看漫畫和秒拍等數十家泛文娛行業一線公司齊聚“大文娛搶人節”。如此大規模的泛娛樂產業人才招募活動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的目光,上線本次活動的網路平臺Boss直聘也因此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直擊資訊對等
1997年,智聯招聘成立;2008年,大街網問世;2011年,獵聘網上線。至此,國內招聘平臺三足鼎立之勢基本形成,為何還會半路殺出個Boss直聘?Boss直聘CEO趙鵬對此直言不諱:“市面上應該有專為牛人和企業管理者之間搭建的高效溝通、資訊對等的平臺。”
今天的Boss直聘脫胎於昨日的“看準網”。3年前,趙鵬團隊收購職場交流社區網站分智網,後改名看準網,定位職場的“大眾點評”,旨在解決招聘求職過程中資訊不對稱、位置不對等的問題。由於是創業公司,起步初期的看準網面臨招不到人的窘境。“一家做人力資源服務的公司自己招不到人,就好像開餐廳的到了飯點要訂外賣一樣,是件很傷兄弟們士氣的事情。”憶往昔,趙鵬無奈地說道。於是他開始思考,招聘服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趙鵬發覺,招聘這件事的核心猶如“大哥找小弟幹活,小弟找大哥吃肉”。把有需求的雙方撮合到一起,就是一個招聘產品的本分。而當時無論是老牌的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還是後起之秀獵聘網,都是典型的首頁全廣告模式,且均通過阻斷求職者聯繫方式等資訊來“強行”收費。趙鵬意識到,這將是Boss直聘切入市場的突破點——直擊資訊對等。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Boss直聘提出了去獵頭化、仲介化,直接採用MDD,即“移動+資料+直聘”(Mobile+Data+Direcruit)的戰略思路。“移動”指明了用戶端將是Boss直聘的主戰場,藉助移動互聯網在用戶增長和場景開拓方面的紅利,Boss直聘希望把原本只能通過電腦修改、投遞簡歷的行為轉變為可隨時隨地發生的招聘過程,通過對老闆、業務部門、HR及求職者的多方覆蓋,來增加招聘產品的使用頻次和擴大用戶範圍。
與此同時,Boss直聘試圖將以往的“看到職位感興趣、簡歷投遞、等待、多輪面試、等待”這一漫長環節縮短,讓求職者與能拍板做主的企業管理者直接溝通,從而提升效率,這就是所謂的“直聘”。對於求職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精力、時間等成本;對於招聘者,招聘不再是守株待兔,而是能夠主動出擊,從而創造出更強的生存活力。趙鵬坦言,真正的互聯網創新需要“降維思考,高維運作”。降維思考的本質在於做減法,將繁瑣的使用者體驗流程精簡濃縮成一個一目了然的痛點,這個痛點要真實存在,而非人為設計,這才是產品的核心價值。
促使“直聘”落地的依據則是“資料”,即資料驅動。在趙鵬看來,這也是Boss直聘的核心競爭力。“只有致力於資料開發,研發匹配演演算法,才能力爭縮短雙方在不必要的公司或‘不相干’的人才上耗費過多的溝通時間,提高效率。”
在實踐中趙鵬發現,有的老闆宣稱不在乎應聘者是否出身大公司,但其在Boss直聘上的行為卻顯示他傾向於錄用來自BAT的人,而Boss直聘就是依據老闆和應聘者一次次的選擇行為,用演演算法為其匹配最適合的人。趙鵬預測,未來招聘平臺的趨勢定是基於收集雙方資料後的精準撮合,這不是單純地對簡歷資料的挖掘,而是要根據使用者使用行為進行關於職位技能、公司發展階段等多維度、甚至精準的匹配。
逆勢生長 玩轉融資
去年8月,Boss直聘完成了共計2800萬美元的C1、C2兩輪融資。據悉,這兩輪融資分別由華映資本和高榕資本領投,老投資方策源創投、和玉另類投資、今日資本、順為資本全部跟投。據趙鵬透露,按照平臺目前的發展速度,融資後總資金大概可以支付50個月的花銷,C輪融資的資金將用於產品和技術的研發、人才招募和海內外市場的拓展。
C1輪領投方華映資本合夥人章高男表示,投資Boss直聘主要考慮到該平臺基於移動端獲取豐富資料,Boss直聘將這些資料進行使用者分析和畫像,從而實現產品的精細運營、對接,與淘寶、天貓等電商APP強調的“千人千面”是一個邏輯。無獨有偶,C2輪領投方高榕資本合夥人高翔認為,基於用戶行為的變化、連接方式的變化和資料技術的發展,許多傳統行業甚至存在很久的互聯網模式,面臨變革甚至顛覆,包括網路招聘行業。Boss直聘的產品形式拉平了人才和企業雙方的地位,實現了招聘方和求職者的快速連接,此舉正符合這一業界發展的大趨勢。
趙鵬表示,相比出行、餐飲等熱門服務、共用經濟,近二十年來,互聯網招聘行業一直是一個低頻、剛需和冷門的行業。自2014年成立至今不到三年的時間裡,Boss直聘迅速發展到千萬數量級的用戶,並在互聯網行業招聘中佔據一席之地,這是招聘行業從未發生過的現象,歸根到底還是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才供需關係的變化,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對招聘領域的再次啟動。但是一家創業公司不能永遠靠紅利活著,而應當遵從行業發展規律,通過自身的吸引力,提高社會人口就業配置的效率,降低年輕人獲取優秀機會的綜合成本。
對於商業變現,目前有兩種邏輯解釋,一是做出用戶區分向少數人收費,二是提供給使用者更多增值服務並收費。在2016 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趙鵬堅定地表示想走第二條路,“在服務五百萬人和服務五億人當中,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選擇服務五億人。在服務五億人和活下去二選一的話,我選擇活下去”。
去年年底,常收人玫瑰的Boss直聘也體驗了一次手有餘香,戰略投資了國內第一家針對自由職業者和多重職業者的撮合與招聘平臺“自客”。除資金支援外,雙方還將從平臺、品牌等範疇建立深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戰略投資由Boss直聘C2輪融資的老領投方高榕資本主導。除此之外,自客的創始人文雙、Boss直聘的創始人趙鵬都曾任職智聯招聘,兩人為前同事關係。
突出重圍 優勢何在?
招聘媒介做的是關於職場人的生意,中國究竟有多少職場人?13億的人口大國,理所當然也是個“職場人大國”。Boss直聘成立一年後,美國領英(LinkedIn)看好中國市場,大舉入華。為了防止水土不服,領英還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國用戶的全新APP“赤兔”。在此環境下,Boss直聘如何才能突出重圍?
“一對一溝通、招聘版微信”,Boss直聘與擁有海外背景的赤兔,以及同為國產手機應用的脈脈形似卻不神似。趙鵬直言,Boss直聘不是職場社交平臺。這意味著Boss直聘雖然身披新穎外衣,但其目標使用者與傳統招聘網站沒有差別,仍是致力於為主動求職者服務。這類用戶的最大特點是在找到工作後就基本不再登錄該平臺。更為致命的是,其一般也不傾向於對外說明是通過何種管道應聘成功的,反而大多會稱是被某個獵頭“挖走”的,等等。如何在留存現有用戶的基礎上實現口碑相傳,對在市場中尚屬“小學生”的招聘應用來講至關重要,不得不說是一個重大挑戰。
其次,早在看準網建立時,趙鵬就提出了“提升求職者的位置”這一目標。他分析認為,此前公司強勢、求職者弱勢的情況在未來將得以改變,必須改變,隨著社會發展,求職者和公司的地位將愈加趨於平等。因此,該應用將核心點定位于“牛人與老闆平等”這一理念,趙鵬表示,傳統招聘平臺上是公司挑人,在Boss直聘平臺上則是雙方互相挑選,是公平的、公正的、貨真價實的雙向選擇。
然而對於真正的牛人來講,“公司挑雇員”的情況往往只發生在篩選簡歷時,經過幾次面試、筆試之後,總是劇情反轉,牛人往往手握多個入職通知,被挑揀的一方則變成了企業。充滿戲劇性的是,招聘過程中的強勢、弱勢成了此一時彼一時的不確定走勢,人們看到的均是最後才現身的真正強者,時常在意料之外。
對於Boss直聘的使用體驗,用戶評價褒貶不一。從事文案工作的程顏表示,該平臺最起碼讓招聘變成“人對人”的交流,而不是猶如驢唇對馬嘴的“機器與人”的生硬溝通,平臺讓簡歷投遞行程更加透明化,使用者可查看到投遞後簡歷是否被收到、發出的消息是否被閱讀等資訊,如同物流快遞一樣,用戶可以清晰觸摸到它行進的腳步。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完善用戶體驗之舉並非只有Boss直聘在做,以大資料著稱的傳統招聘網站大街網也在提供此項服務。而擔任翻譯一職的李靜則告訴記者,Boss直聘將面試搬到網路,節省了交通和時間成本,但是目前平臺上的招人單位似乎處於兩個極端,要麼是高大上的巨頭企業,要麼是聞所未聞的小公司,這讓擁有3年世界500強公司工作經驗的李靜感到“想說愛你不容易”。
網友“愛上一條街”稱,“用聊天的方式找到工作”是個偽概念,招聘者還是第一眼就看簡歷,簡歷對眼了才能進一步深入瞭解。擁有8年工程師工作經驗的楊剛表示,對於面試方式,他還是更傾向於面對面的交流,“在回答問題後,我可以通過面試官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回饋資訊,對這場面試結果進行一個初步判斷,做到心中有數。這可以幫助我領會、發掘企業到底希望雇用一名具有哪些素質的員工,也能讓我在面試情況並不十分樂觀的情況下,或運籌對策,或早做打算另謀高就”。
(來源:《《小康》下旬》 2017年5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