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風口已至,競爭也異常激烈,不到最後一刻,結果永遠不會揭曉。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今日頭條並非一個羽量級玩家。2017年的短視頻行業註定將會風起雲湧
文|《小康》實習生 徐呈麗
幾個小時的電影可能讓你有些厭煩,但谷阿莫短短幾分鐘的講解視頻卻能讓你興致盎然;可能你沒有看過一集完整的《歡樂喜劇人》節目,但是依然被嶽雲鵬或者宋小寶的搞笑集錦逗得捧腹大笑。在微信公眾號活躍度下降、圖文內容越發套路化的背景下,短視頻以短、平、快和便於傳播的特點成功地佔領了人們的碎片時間,成為當下最時髦的傳播“神器”。
自2016年9月宣佈投資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正式加入短視頻領域競爭以來,今日頭條動作頻頻:2017年2月宣佈全資收購了美國短視頻應用 Flipagram;3月成為中超聯賽短視頻著作權合作方,先後和世界摔跤聯盟WWE、芒果TV達成合作,與各大電影製作機構、唱片公司進行合作;4月,今日頭條“金秒獎”第一季度頒獎禮重磅來襲,欲將其打造成短視頻界的奧斯卡。
短視頻無疑是2017年的新“風口”之一,但早已站在風口的不只秒拍、美拍等一眾短視頻玩家,阿裡、騰訊兩大巨頭也已紛紛殺入。賽道已經形成,並且正在變得異常擁擠,今日頭條想要成功逆襲,底氣何在?
“風口”已至
事實上,早在4G網路在中國剛剛商用時,行業裡就有許多觀點認為移動視頻類應用必將爆發。不過,4G網路普及比人們預期的速度還要快,移動視頻類應用爆發也比預期早了很多。短視頻具有視頻短、傳播快、生產流程簡單、製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讓短視頻從出現到崛起所用的時間十分短暫。專業資料分析機構QuestMobile發佈《2017年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印證了短視頻浪潮的來勢洶洶。報告顯示,截至3月,移動視頻產業使用者月度總規模近10億,同比保持36.5%的增長,平均每5個移動線民中就有一個是短視頻使用者。不少短視頻的月度、日均使用者規模已超過了大部分長視頻網站。
從這些直白的資料,人們不難看出這樣一個事實:短視頻產業市場已進入井噴式發展。
當有些人仍在質疑短視頻是“真風口”還是“炒冷飯”時,2016年資本市場的融資資料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在2016資本寒冬之年,短視頻這個細分行業比之前的任何時候都更受資本追捧,共完成50起融資,其中短視頻內容製作20起,短視頻綜合平臺、社區17起、短視頻工具型APP13起。
藉助網紅經濟時代的網紅效應,短視頻迅速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內容創業形式。除了作為一種內容創業形式帶來巨額回報之外,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傳播屬性也帶來了社交平臺的一輪全新洗牌。因此,越來越多的內容創業者開始將自己的內容用短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將短視頻作為全新的內容創業平臺。今日頭條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份的圖文與視頻播放量的增長情況顯示,在這一年間圖文日均閱讀量只增長了87%,而視頻日均播放量增長卻超過了600%。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解,可能會覺得特稿、長文,是最受歡迎的、最有價值的,至少是最能傳遞深度資訊的。但是據今日頭條總監吳達觀察,“原先我們對人們內容需求的瞭解還很片面。”目前,今日頭條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視頻是次時代的圖文。也就是說,視頻與圖文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替代關係。“技術變化之後,帶來新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資訊是長或者是短,是文字還是圖片,與它能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堅信,“短視頻是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今日頭條宣佈投入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騰訊領投快手3.5億美元融資、百度視頻宣佈戰略投資人人視頻等現象表明,短視頻的風口真真切切地到來了。
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今日頭條對於短視頻領域的玩家們來說,毫無疑問是個突然跨界而來的入侵者。
伴隨張一鳴在去年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提出“短視頻是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和“一件方向正確的事”,今日頭條開始注入大量資本以及通過海外收購和取得視聽牌照加快佈局短視頻。
今年3月,今日頭條宣佈成為2017至2020賽季中超聯賽短視頻合作夥伴。雙方合作後,中超聯賽將以頭條號的形式入駐今日頭條。未來四年,中超所有比賽內容,都可以在今日頭條上看到即時的、海量的短視頻版本。包括首次嘗試的賽中即時EVS慢鏡頭重播短視頻、中超賽後官方3分鐘集錦、體奧動力製作的中超人物訪談等周邊節目視頻。業內人士評論稱,取得中超聯賽這樣的體育IP也意味著今日頭條將在短視頻領域繼續下沉、細分,同時也為今日頭條構建起著作權上的護城河。
另外,面向音樂圈,今日頭條正試圖形成正向閉環,音樂短視頻成為其中的重要突破口。繼收購Flipagram後,2016年4月,今日頭條推出綫上音樂視頻選秀活動《中國新唱將》,面向社會徵集演唱視頻。根據今日頭條音樂總監朱潔介紹,《中國新唱將》的舉辦首先是利用平臺自身用戶產生大量原創的音樂視頻,其次是利用頭條的智慧發佈技術直接到達音樂使用者人群。“今日頭條的優勢在於大資料推薦和使用者體量,這樣音樂內容可以被更多喜歡的用戶看到,而不受位置限制來評選優秀作品和音樂人。”
根據此前報導,今日頭條更大的期望是以短視頻為介質建立音樂人社區,並成為一個共用音樂人受眾群體、作品回饋的資料平臺。“今日頭條會為這些獨立音樂人提供流量扶持,除了原創保護,另一方面通過點擊量和使用者互動量等資料,今日頭條會將廣告收入分給音樂創作者。”
在某種程度上,體育短視頻和音樂短視頻在今日頭條的平臺上屬於相同的分發邏輯,通過碎片化實現高效率的內容傳播,滿足今日頭條的社交需求,並因此具備充分的變現潛力。今日頭條正在試圖利用具有領先優勢的演演算法技術進入已經有所發展的短視頻平臺市場,以技術優勢獲得後發超越的機會。
有資料顯示,頭條視頻自2016年7月上線不到一年時間,今日頭條自有使用者成為了它的視頻使用者,基於頭條的用戶基礎,這個體量不可小覷。同時,QuestMobile的報告也顯示,頭條內視頻功能活躍使用者穩步增長,用戶滲透超過一半,今日頭條成功位元列短視頻行業第三位元。
搶食高價值內容市場的利與弊
就在3月的最後一天,馬鈴薯拋下重彈,宣佈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啟用全新品牌形象和定位。而之前,快手宣佈獲得由騰訊領銜的3.5億美元投資,網易雲音樂版本更新增設短視頻功能。
短視頻的江湖中,新玩家不斷湧入,意圖搶食高價值內容市場,背後則是新浪系、阿裡系、騰訊系等巨頭生態的身影。那麼,今日頭條如何才能在其中站穩腳跟呢?
雖然都在做短視頻,但每個平臺都各有各的特點。在吳達看來,不管社交分發也好、演演算法分發也好,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 “微博的日人均使用時長是20多分鐘,頭條的日人均使用時長是70多分鐘。你能說社交一定比演演算法強嗎?社交一定能比演演算法更有利滿足內容需求嗎?”實際上不管是社交還是演演算法都會形成“資訊繭房”或“資訊過濾氣泡”的情況,引發群體極化現象,對個體和社會的發展都會造成頻繁而不利的影響。不過,據吳達介紹,今日頭條的演演算法並非人們所想像的“你喜歡足球,我拼命給你推足球”,而是會去看喜歡足球的人還喜歡其他什麼樣的內容,並把這些內容也推薦給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訊過濾氣泡”的問題。“雖然今日頭條演演算法現在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也在通過一些機制,加入外力因素,去‘平衡’演演算法。”
當然,除了演演算法之外,今日頭條也在做很多工作吸引更多的用戶。比如增強訂閱、開放外鏈等。吳達說道:“我們會去做這些跟粉絲、跟訂閱直接關聯的東西,然後去補我們這塊之前的不足,讓作者在這裡能夠跟用戶發生更多直接的互動,能夠更多地釋放價值,提供內容以外的東西給他們。”
吳達認為,在短視頻領域,品類的拓展和品質的提升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今日頭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現在有很多品類還沒有人做,或者做得還不夠好。並且,除了品類以外,視頻品質也還不夠高。YouTube上很多視頻可能只有15秒但是很精彩。這樣水準的短視頻,國內還很少有人能做出來。”
作為一個後起之秀,在短視頻領域,今日頭條目前內容更多依賴於流量入口進行分發,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增長速度可觀,但是因為缺乏類似秒拍、快手這樣的內容生態,想要趕超專業玩家有一定難度。
為了穩固自身地位,今日頭條不斷加碼問答、短視頻和直播等領域,意圖進一步爭奪流量入口,但也意味著頭條需要投入更多的補貼成本。
更重要的是,業務領域的擴張讓許多低劣的內容湧現在頭條的首頁上。4月18日,今日頭條與火山直播、花椒直播等一起被網信辦等監管部門批評推送涉黃直播內容,再度引發業界熱議。
其實,自今日頭條以個性化推薦快速崛起,躍居資訊分發平臺領跑陣營以來,有關其推薦內容低俗的詬病就不絕於耳,本次被點名批評也再度印證了這一點。
業內曾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網路三大生產力是免費、無聊、性。其中,打色情擦邊球是平臺借由博眼球吸引流量的一大武器,而流量的湧入對於平臺則意味著增長速度更快,商業變現能力更強。但是這樣的內容並不健康,不可能成為行業常態。如今隨著網信辦監管部門的出手,頭條再度陷入了內容低俗化的泥潭。
儘管今日頭條作為內容分發平臺,一直標榜自身技術中立,沒有價值觀,但是頭條號上的內容生產者為了追求流量,致力於生產低俗博眼球的內容,這是個性化推薦流量思維下的一個弊端,由今日頭條的先天基因所決定,也是其難以解決的一大問題。
更重要的是,從行銷層面來說,品牌行銷需要良好的推廣環境,甚至可以說無推廣不品牌,有了好的推廣環境品牌才能建立影響力進而贏得用戶青睞,海量低俗內容的生產分發將直接影響今日頭條的品牌推廣環境。
著作權問題也是今日頭條一道繞不開的坎兒。在今日頭條中存在著大量沒有著作權的短視頻生產者,他們通過從影視作品、YouTube等多個來源收集搞笑有趣的作品,然後從中剪輯成短片進行發佈,不要求品質,只求人海戰術,做出上百萬的點擊量,從而獲取平臺補貼,但這些短視頻作品無疑都在侵犯著原創者的著作權。就在4月26日世界產權日當天,今日頭條又因著作權問題被訴諸公堂。就目前而言,今日頭條也引入了著作權保護系統,但是成效並不盡如人意。
以上種種問題導致使用者所能獲取的有效資訊正在變得越來越少,那麼,這是否會影響到今日頭條賴以為生的海量活躍用戶的繼續增長呢?對此,業內人士的回答是:答案,仍然在於今日頭條能否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妥善解決上述問題。
(來源:《《小康》下旬》 2017年5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