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理財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海口市龍華區:新時代“鄉賢”助力鄉村發展

$
0
0

在海南省提出“一核兩委一會”的農村基層治理結構後,海口市龍華區首創鄉賢協商會。鄉賢們在村裡有一定威望,熱心本地發展建設。他們成為了黨的政策 “傳聲筒”、村鎮發展的“智囊團”、社會治安的“穩壓器”、文化傳統的“傳播者”,助力當地鄉村發展,讓鄉土文化不斷根,留得住鄉愁。

《小康》記者 麥婉華

在寬敞的廣場上,兩棵高大的加布樹並排屹立,它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中,左邊一棵為雄樹,從未開花結果,右邊一棵為雌樹,每年春天開花結果。因此,它們也稱”夫妻樹”。這是位於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斌騰村的特色風光。斌騰村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火山口瓊北羊山區的一個古村落。但在過去,因處在古火山口附近,四處遍佈的火山石成為了當地務農的阻礙之一。

不過,這種情況卻因“鄉賢”的介入逐步得到了改變。李加忠等鄉賢在本地頗有名望,他們非常關注家鄉新坡鎮的經濟發展以及公共事務。當看到斌騰村難題時,他認為應該因地制宜,種植合適的作物。其中,石斛的特性是長在石頭上,非常適合在斌騰村的火山石上生長。於是,斌騰村便成立起合作社,村裡面大量種植石斛,現在已初見效益。

“能為家鄉出謀劃策是愉快的。而我能有機會為家鄉做好事,是得力於鄉賢協商會這個平臺。”李加忠說。

據瞭解,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鄉村人口外流,鄉村“空心化”問題日益嚴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強調,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農村更是中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要留得住鄉愁。在此背景下,如何協調各方力量參與鄉村治理成為了重要課題。此時,鄉賢協商會的出現正好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

鄉賢協商會是基於什麼背景成立的呢?這要追溯到2015年10月12日,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在海南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會議上提出一個設問:村級怎麼發展協商民主?他提出,是否可以探索建立村務協商會作為重大村務協商平臺,凡是決定事關全村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都放到村務協商會來協商,充分討論徵詢意見,集思廣益。村務協商會除了“一核兩委”有關人員參加外,還可以把轄區內的各種民間組織各利益相關方,把鄉賢、宗族頭人等吸納進來,使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就此,作為十分崇尚冼夫人智慧、德行、為民等文化傳統的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于同年10月24日率先成立了鄉賢協商會,為農村發展提供“金點子”。近些年返鄉的一些退休幹部、創業者正好填補了鄉村協商治理的空白,他們被稱為“鄉賢”。不管是協調衝突、化解糾紛,還是助力經濟發展,鄉賢們都在鄉村治理及事務決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下的鄉賢精神

其實“鄉賢”一詞對於農村社會來講一點都不陌生。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社會中,一些為鄉村社會建設、風俗教化、鄉里公共事務貢獻力量的鄉紳或開明之士就被稱為鄉賢。另外,他們能成為“鄉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熱心本地公共事務,並具有比較高的道德素養和處理公共事務能力,能造福一方百姓。

但是,由於歷史發展的原因,鄉賢文化的影響曾一度有所減弱。不過近年來,中國“新鄉賢文化”復興,這既是對鄉村文化的繼承,又是現代鄉村文明建設的要素之一。

“因此,現代的鄉賢是對古鄉賢的拓展。鄉賢協商會所推選‘新鄉賢’主要有三方面人員:一是本村籍,雖然常年在外,但心系家鄉建設的退休幹部、企業家、知名人士等;二是留在本村,為家鄉做貢獻的宗族頭人、黨員、教師、鄉村醫生等;三是雖然不是本村人,但對村裡發展產業經濟有貢獻,熱心村裡公益事業的人。這些人士都有共同的特徵,就是在村裡有一定威望,德行高尚,熱心本地發展,義務性為本地的公共事務貢獻力量。”海口市龍華區委副書記、區長淩雲對《小康》記者說。

她認為,新鄉賢與古鄉賢相比,更具有廣泛群眾基礎性。這些鄉賢並不是高不可攀,他們實實在在地生活在廣大老百姓身邊,能夠代表老百姓的利益,對於基層村務協商有幫助。

近年,海南省提出“一核兩委一會”的治理結構,更讓新鄉賢們參與社會事務成為可能。其中,“一核”就是村黨組織,是領導核心;“兩委”就是村民委員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是自治組織和監督組織;“一會”就是村務協商會,是村民協調議事組織。“鄉賢協商會正是村務協商會的一種模式,而且是創新的。”淩雲說。

其實,龍華區新坡鎮在建立鄉賢協商會之前已經有“鄉賢”參與村務討論的傳統。“當時,新坡鎮就有一些退休幹部、能人才士充當鎮裡的‘智囊團’,他們參與鎮裡重大事情的協商。但是,這個‘智囊團’範圍太小,能力有限。得知可以建立鄉賢協商會後,更多有能之士加入,且參與公共事務也變得更‘名正言順’。如今,在鎮級黨委和村黨組織的引領和指導下,鄉賢協商會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龍華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明說。

據悉,龍華區新坡鎮率先在全省成立第一個鄉賢協商會後,如今全區5個鎮54個行政村都已建立協商會,實現100%覆蓋。

鄉賢成為一支基層治理的重要團隊

2017年3月23日,《小康》記者一行經過龍華區新坡鎮的冼夫人大道,原先狹窄的道路,如今寬闊平坦。原來不久前,冼夫人大道成功進行了拓寬工程。“其實拓寬的想法已經有了20多年,但是某些村民不願意配合,鎮政府也沒有辦法。但鄉賢協商會成立後,我們僅僅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幹部借用鄉賢力量多次主動上門和相關村民對話,最終獲得他們的理解並願意讓出地拓寬冼夫人大道。”新坡鎮鄉賢協商會秘書長周汝本說。

這隻是鄉賢協商會幫忙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例子,它的作用不只如此。淩雲介紹,鄉賢協商會主要起到4個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當好黨的政策‘傳聲筒’,傳播黨的‘好聲音’。對於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決策部署,鄉賢會向村民進行宣傳,及時、準確地傳達到農村群眾中,確保黨的惠民利民政策較好落地。同時鄉賢們也經常與群眾聯繫,可以及時把群眾的想法回饋給村‘兩委’和鎮委鎮政府。”淩雲說。

新坡鎮委組織委員林磊說,在基層做工作,最怕就是謠言。如果村民不知從哪裡聽到一些謠言,思維就會定勢在那裡,不管村幹部怎麼解釋一些事情,他們都不願聽。所以,現在要發佈一些政策,首先讓鄉賢們知曉,鄉賢們更好地傳達給村民,謠言也就不攻自破。這樣一來,基層幹部在村裡做工作就更加容易。

淩雲表示,鄉賢們還能充當村鎮發展的“智囊團”、社會治安的“穩壓器”。“例如說,現在我們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鄉賢們見多識廣,願意回家鄉建設美麗鄉村出謀獻策。同時,各鎮村的鄉賢在重點專案推進、精準扶貧、‘雙創’、美麗鄉村建設、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等工作中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有矛盾產生時,鄉賢的威望與溝通,讓基層糾紛更容易解決。”淩雲說。

住在新坡鎮仁裡村的李先生是一名雕刻工匠,當記者問到有關鄉賢們在村中做的事時,他說:“如果村裡面的人有矛盾、甚至發生衝突,村裡就立刻有人會通知我們仁裡村鄉賢協商會的會長李加忠,他就立刻過來處理。”

另外,鄉賢還須當好文化傳統的“傳播者”。淩雲介紹,新坡鎮由鄉賢委員會牽頭,正在編輯《千年古鎮新坡志》,挖掘歷朝歷代新坡的古賢、古文化、傳統民俗等,大力營造出良好民風、鄉風,對於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讓“硬”治理與“軟”治理相結合

在走訪鄉賢協商工作中,有鄉賢提出,黨委政府在基層工作中通常被理解為“硬治理”,鄉賢協商會通常被理解為“軟治理”。淩雲對此表示,黨委政府與鄉賢協商的硬軟實力結合使得基層工作更有生命力。

她表示:“黨委政府做事情需要按照規則、程式,這體現了黨委政府的權威性,這是硬實力的表現。而鄉賢協商會則更接地氣、更靈活,這是軟實力的表現。兩者雖然有區分,但是應該結合在一起,讓基層工作更加完善。”

新坡鎮仁裡村鄉賢協商會會長李加忠認為,一些在基層中的急、難、險、重問題,讓鄉賢協商會來處理能更及時解決核心矛盾。

他舉例:“如果兩個村民因為小矛盾糾紛打架,選擇報警解決,嚴重的可能會拘留,表面看雖是暫時平息了,但核心矛盾始終沒有解決,反倒留下更多隱患。但如果讓鄉賢去做工作,就是召集那兩個人一起喝茶或喝酒,兩人當面把問題說清楚,解決好。這樣才是真正解決矛盾的所在。”

另外,不同的鄉賢可以給基層帶來不同的幫助。淩雲說,鄉賢中有退休老幹部,他們對政府政策熟悉且工作多年人脈廣,可以給村裡帶來政策資源。鄉賢中的商人則有資金實力,在經濟上有一定支援。

龍華區龍泉鎮五一村鄉賢協商會會長吳青就是一個例子。前幾年,龍泉鎮五一村受道路破損,銷路不廣等問題影響,部分農民種植的蔬菜無人購買。吳青是從法院退休的老幹部,他回村看到這樣的情形,馬上想辦法運用好政府政策,積極聯繫農業部門,解決了基層農村銷路難問題。“現在,村裡建起了五一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信用社’的創新模式,農民增收問題得到瞭解決。”吳青說。

吳青表示,正因為自己也是從龍泉鎮走出去的,對家鄉有感情、有責任,因此退休後還是希望為家鄉出一份力。“就如習總書記說的,要不忘初心。對家鄉的鄉愁何以解憂?就是希望通過鄉賢協商會這個平臺,更好地回饋家鄉。”

住在新坡鎮仁裡村的雕刻工匠李先生則舉例道,有作為的商人鄉賢還會捐助村裡困難的學子。“如果這些困難家庭的學生考上重點中學或大學,鄉賢會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幫助,捐款1000元到3000元不等,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鄉賢協商會試水一年多的時間,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發展?淩雲說,接下來要繼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賢協商工作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一些村選舉出了鄉賢,成立了協商會。但如何協商、協商結果如何運用等,還缺乏制度化、流程化的規範和長遠設計,下一步,我們要在規範管理和解決問題上下功夫。”淩雲說,還要加強各村、各鎮鄉賢和鄉賢之間的交流,建立起紐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並且希望鄉賢能做好帶頭作用,對農村村民教化與引導。                                         

編輯/陳遠鵬

 

(來源:《《小康》中旬》 2017年4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中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