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仲明助學金到國華紀念中學,從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到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到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到將社會責任帶到海外……碧桂園的教育慈善、精準扶貧事業,踐行了其“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
《小康》記者 張玉榮
“言必信,行必果。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2月21日下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開年首談扶貧,強調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多年來,有一家立志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碧桂園,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精準扶貧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2016年10月16日,首屆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汪洋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繼2015年被授予“中國消除貧困獎”獲得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後,再次被授予 “全國脫貧攻堅獎”,受到大會表彰。
從仲明助學金到國華紀念中學,從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到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到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到將社會責任帶到海外……碧桂園的教育慈善、精準扶貧事業,踐行了其“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
創辦全國第一所
純慈善、全免費進階中學
“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困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這是鐫刻在國華紀念中學立校緣起紀念碑上的一番話,而作者,正是該校創始人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
2002年9月,楊國強以順德一批民營企業家的身份捐資2.6億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全日制寄宿中學——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為全國各地“最優秀,最貧困”的少年提供最好的高中教育。學校承擔學生在校所有費用,並提供助學金直至學生完成大學、碩士、博士所有學業,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截止2016年,國華中學共接收了2588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立校至今,學校一直保持極高的本科升學率,2016年,該校的重本率超 98%。
近日,《小康》記者來到這所聞名遐邇的中學。胡婉蓮主任引領《小康》記者參觀了整個國華紀念中學的教學生活環境。走訪中,《小康》記者發現,不同于一些普通高中,辦學十五年來,國華紀念中學堅持每兩周組織學生外出一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能請到李開複、郭台銘等不少名人給學生們辦講座。教室裡,設備先進,每個課桌裡都有一個液晶電腦方便取拿;宿舍裡,乾淨整潔,毛筆字畫、吉他的擺設則添加了濃濃的書香文藝氣息。
1997年,碧桂園就設立了“仲明助學金”,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大學夢,受助學子需簽訂一份《道義契約》,承諾有能力時返還助學金以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截至2016年底,受助學生達到9131人。《道義契約》模式至今在慈善領域備受推崇。
據瞭解,“仲明助學金”還是一個保守了十年的秘密。胡婉蓮主任告訴《小康》記者:“1997年,老闆帶著一百萬人民幣現金去到報社找到社長,說想要以他母親的名字設立一個助學金,當時他的要求是匿名並且簽訂道義契約。這個秘密公開的時候是到了2007年,當時集團上市。知情的媒體人一直勸說我們老闆,說到公開一些捐助人的資訊能説明學校招生,而且可以感染更多人,老闆才答應把資訊公開。”
楊國強對外透露:“我讀中學時因家貧沒有錢交學費,是國家免了七元學費併發了二元助學金,我才上完學。我深知有困難時別人的幫助如雪中送炭。我也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有了今天的事業。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國家,也希望企業做得更好去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 楊國強稱,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9元錢。
楊國強深感貧困學子的殷切期盼和感恩之心,國華學子們也立志傳承這份理念。校園內,幾位國華學子向《小康》記者談起“楊叔叔”時非常興奮,說“楊叔叔”非常和藹務實,去年都在和他們一起歡度中秋。“楊叔叔對我們最大的要求是會做人會做事,學會感恩報恩。學校有標語,‘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畢業的師兄師姐們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這是非常好的榜樣。以後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我都願意花時間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學生們表達著他們的感恩心聲。
將職業教育的課堂
搬到村子裡
除了選拔全國各地“最優秀,最貧困”的少年進行培養,碧桂園的教育扶貧對象中,還有農村籍複轉軍人、想謀得一技之長的貧困人群,幫助他們謀得生計、脫貧致富,甚至改變命運。
2007年,在總參軍務部支援下,碧桂園出資5500萬元創辦了全免費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系統培訓農村籍退伍軍人,使之成為技能型產業工人。該校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雨露計畫示範基地”;被總參謀部軍務部授予“全軍退役士兵職業培訓和就業示範基地”。9年來,楊國強已經出資1.3億,資助了14466名農村籍退役軍人接受職業培訓,並走上工作崗位。
2013年,楊國強出資4.5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的大專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目前共招收1019名貧困學子。所有入讀學生不僅免除一切費用,還發放日常生活補貼。學院嘗試校企結合辦學模式,依託碧桂園的企業經驗和學院的專業知識,培養真正實幹、能幹的技術人才。
2012年6月,針對農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組織難度大的特點,碧桂園開始探索另外一個教育扶貧方式,將職業教育的課堂搬到村子裡。該專案以自願為前提,對全鎮16-60週歲適齡勞動力開展免費的技術技能培訓,派駐工作人員長期駐紮,與村民同吃同住,執行該專案。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社會責任部總經理、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羅勁榮接受《小康》記者採訪說:“我們免費對農民們進行多種技能培訓,能適合多個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就業。培訓後,他們一般找當地的人力資源機構推薦就業,也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待遇相比以往能有很大提高,生活水準得到有效改善。”
據瞭解,至2016年底,碧桂園的職業教育進村專案總共投入2500萬元,培訓17006人,其中長期學歷教育上幫扶932人;中期技能培訓11715人,培訓叉車、電工技術、焊工技術、財務會計、家政育嬰等九種技術;短期農業實用技術(砂糖桔、青花梨種植、雞鴨魚養殖)培訓4359人。有4064人通過推薦就業進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約20%,月嫂廖休蓮,月薪高達1萬元,比一般大學生更高。
精準“滴灌”
扶貧開發整村推進
驕人的銷售業績、品牌影響遍地開花的同時,碧桂園除了致力於通過發展慈善教育改變貧困者現狀,一直以來也在不遺餘力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
碧桂園積極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雙到政策,提出了改善民生與發展生產並舉的“綠色產業扶貧模式”。2010年,楊國強親力親為,選定清遠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作為碧桂園產業扶貧的第一個點,實施了苗圃產業加房屋改造、飲水、道路、電網、通訊的“一帶五”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
如今,樹山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污水橫流的小村莊,變成了乾淨衛生的小別墅山莊。特別是產業發展,已逐步形成了市場機制,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產出已超過2000萬元,村民實際獲益1000多萬元,農戶戶均增收約6萬元。
2016年,碧桂園繼續回應廣東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貧辦的號召,積極參與到兩廣協作中。經過前期的調研摸底,瞭解村民的真切需求,結合廣西政府在廣東省清遠市樹山考察後的建議,決定將碧桂園在樹山村的“綠色產業扶貧”模式引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
在當地政府的支援與配合之下,碧桂園以橋馬片區央律村為核心,引導、扶持片區有種植意願、有發展條件的貧困戶,採取“市場主導、貧困戶主體、企業參與、政府幫扶、金融支援”的運作方式,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模式,發展苗木花卉種植,拓寬農戶增收管道,打造苗木花卉產業扶貧示範基地,樹立橋馬片區鄉村旅遊新品牌。該專案計畫總投資約5000萬元,預期開發5年,共種植苗木300畝,每年帶動橋馬片區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除此之外,碧桂園還在廣東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肇慶市懷集縣下帥鄉、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清遠市佛岡縣、四川馬邊及呷洛等地開展整村推進改造扶貧工作。
開展扶貧工作,碧桂園設立了專門的責任機構,有專職的扶貧幹部。羅勁榮談到,碧桂園現在有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基金會和社會責任部,同一批人開展扶貧工作,多年來總結了不少經驗。“除了種薑遇到行情不好千方百計幫農民賣,我們也付出過一定代價。我們曾經花了6000萬在一個縣裡建設大樓作培訓用,然而縣裡沒錢運營。每一次培訓農民要從很遠地方打車到那裡很不方便,加上吃住不便宜,所以很多農民不願意來。培訓大樓沒有起到培訓作用,錢又出去了。後來,扶貧幹部想辦法去村裡面,把各種各樣的老師請到村口來培訓。農民們早上餵完豬吃完早餐才到村裡面培訓,培訓完了可以回家做飯,這樣就很方便。”
2016年,碧桂園又啟動“1+1伴你同行”——1對1幫扶貧困群眾公益慈善專案,整合各方資源,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提供一個奉獻愛心、參與公益的有效平臺。截止年底,“1+1伴你同行”精準扶貧專案已開展三期幫扶活動,涵蓋廣東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10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共計幫扶64戶困難家庭,受益貧困人數245人,其中受益學生113人。
回應國家號角
將社會責任帶到海外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眾多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去,碧桂園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已先後在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投資佈局大型開發專案。碧桂園以教育為主題的社會責任理念,即便到海外也不落人後。
碧桂園馬來西亞森林城市專案在發展初期階段時,選取了五所小學作為領養學校。學校若有任何需要支援或説明的,都會直接寫信給碧桂園,森林城市也會視情況而定給予一定説明。
至今為止,森林城市已為五所小學付出超過一百萬馬幣的贊助,其中包括校舍建設、教學器材、學生必備品提供以及聯繫柔佛巴魯本地大學為學生們做培訓營等。根據各個學校提供資料顯示,自森林城市領養該五所小學以來,學生們的成績已有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學校中的小六生,在小六會考中成績大有改善。
教育方面,除領養Tanjung Kupang區的五所學校以外,森林城市還資助來自馬來西亞工業大學(UTM)的基金會,基金會主要用意在於為貧困學生或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讓他們能夠完成大學教育。該基金會成立於2016年3月17日,柔佛州蘇丹後為基金會主席。
除中國區以外,全球最大的華人寬柔中學位於柔佛州柔佛巴魯,寬柔中學在馬來西亞屬於民營學校,所有的一切及開銷均來自當地人民的捐贈。寬容中學學生人數與日俱增,學校校舍早已無法負荷現有學生人數,森林城市在學校籌款之際,捐獻善款為學校增加校舍,讓學生有更好的受教環境。
除了教育,森林城市還在生態環保上作出貢獻,攜手柔佛州當地生物技術機構一共培育海馬養殖場。經過多個月的培育,小海馬在科學館裡長大,之後被放生到柔佛州海馬保護區,為此蘇丹殿下親自前往活動現場,為海馬進行放生。此活動再次引起了柔佛州人民關注,增強了廣大群眾保護動物的意識。
2016年9月9日,碧桂園集團總裁、志願者協會會長莫斌先生向全集團發出了公益宣導信,“希望碧桂園人每一年都拿出一定時間,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做公益。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相信,如果每一位碧桂園人都能夠在日常行為的點滴細節中融入公益行為,這份力量將是不可估量的。”
截至2016年年底,碧桂園志願者全年共開展“夢想碧桂園•圓你大學夢、“夢想碧桂園•百城公益行”系列活動(包括“關愛祖國花朵”、“尋找國華學子”兩個主題)超過99場,其他類如志願樂跑、福利院探望、員工獻血等活動全年共開展204場。
編輯/韓靜
(來源:《《小康》中旬》 2017年3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