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理財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衝刺2020

$
0
0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衝刺2020,改革發展已行至深處,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直面問題,積極作為,才是真正的對群眾負責任、對工作有擔當

文|《小康》記者 鄂璠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五年前,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從穿越千年的社會理想,到激蕩百年的奮鬥歷程,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開啟了實現全面小康的夙願與夢想的決定性階段。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之後,每一年,時間都成為了衡量向著2020年衝刺的速度的尺規。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重要一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座標上,今年註定是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黨的十九大將勝利召開。當這一年開啟之時,中國人向著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邁近了一步。全國各地將以怎樣的成績來迎接在黨和國家發展關鍵時刻即將召開的又一次歷史性盛會?又將以怎樣的狀態向2020年發起衝刺?

地方經濟調控邏輯:劃定目標區間

觀察各地的改革步調、政策走向,省級地方兩會是一個重要視窗。

今年1至2月,全國各省區市陸續召開兩會,從各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出,2017年,各地繼續強調要通過加強供給側改革,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在GDP增速目標的設定方面,去年,有部分省區市將GDP增長目標劃定為一個區間值,今年,多地依舊保持了劃定區間目標的經濟調控邏輯。

近20個省區市在具體數值後加上了“左右”兩個字。例如北京市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6.5%左右,山東省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5%左右,湖南省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8%左右,山西省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5.5%左右,吉林省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左右,上海市將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6.5%左右,福建省將全省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8.5%左右,內蒙古自治區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5%左右,重慶市將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10%左右,廣西壯族自治區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5%左右,雲南省將全省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8.5%左右,等等。

少數省區市用“以上”兩個字顯示了一個“底線”目標值。例如廣東省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以上,河南省將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5%以上,西藏自治區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11%以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以上。

浙江省、湖北省、甘肅省、青海省除了有“小目標”外,還表達了對於“更大目標”的追求。浙江省建議2017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確保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爭取更高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果;湖北省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甘肅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青海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的結果。

黑龍江省、江蘇省直接設置了增長區間,黑龍江省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6%—6.5%;江蘇省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7%—7.5%。

天津市、貴州省則給出了明確的預期數值,天津市將生產總值增長確定為8%,貴州省將地區生產總值確定為12800億元、增長1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邁向縱深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怎麼看”和“怎麼辦”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性矛盾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存在著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群眾高品質需求得不到滿足等矛盾。

結構性問題需要結構性改革來破解。2016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為結構性改革把準了節奏,抓住了關鍵點。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各地堅定“去產能”,重點行業去產能成效顯著。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紛紛曬出2016年去產能的“成績單”。河北省“重點行業去產能成效顯著,全年共壓減煉鋼產能1624萬噸、煉鐵1761萬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189萬重量箱,退出煤礦54處、壓減煤炭產能1400萬噸,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遼寧省“化解煤炭產能1361萬噸,超額完成國務院下達的年度任務;化解鋼鐵產能602萬噸,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務”。吉林省“煤炭去產能1643萬噸,超出國家下達任務433萬噸;粗鋼去產能108萬噸,完成計畫任務”。河南省“關閉礦井100處、退出煤炭產能2388萬噸,壓減煉鋼產能240萬噸;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雲南省“去生鐵產能125萬噸、粗鋼產能376萬噸、煤炭產能1896萬噸,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陝西省“退出煤炭產能2934萬噸,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壓減煉鐵產能160萬噸、煉鋼產能70萬噸,提前三年全部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曾經比較依賴煤炭並存在著“一煤獨大”結構性矛盾的山西省,全年壓減煤炭產量達到1.43億噸,占全國煤炭減量的40%左右,為改善全國煤炭市場供求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數字的背後,呈現出的無疑是中國經濟日漸清晰的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脈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明確了在經濟轉型階段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的正確路徑,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意義深遠。”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說。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攻堅之年”步入“深化之年”。深化,意味著改革將邁向縱深。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表示,2017年我國仍舊處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將更加注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7年中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苗圩部署了工信部2017年六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加快結構調整優化,提升供給品質和水準,堅定不移“去產能”。

在各省區市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持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抓好“去產能”工作,也依舊是各地2017年的工作重點。

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被擺在了今年山西省將要重點抓好的13個方面的工作之首,政府工作報告圍繞著堅定去產能、努力去庫存、穩步去杠桿、多措降成本、著力補短板提出了具體舉措。河北省提出“堅持‘去’字為先、鋼鐵為重,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強化政策引導,嚴格排查核驗,決不違規新增一噸鋼鐵,年內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1624萬噸,完成4家‘僵屍企業’出清”。吉林省強調“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聚焦難點問題,謀劃破解良方,持續用力,善作善成”,不僅將去產能的目標細化到數位,而且具體到企業,“堅定不移去產能,加快吉煤集團等企業改革,堅決關停15萬噸以下煤礦,壓減煤炭產能314萬噸;推動通鋼集團壓減煉鐵產能80萬噸;支援亞泰水泥等企業減量重組,壓減水泥熟料產能500萬噸”被寫入了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圍繞著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各地紛紛出實招、想實策,力求在向2020年衝刺的過程中,推動供給水準再上新臺階、發展動能再添新優勢。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惠及民生,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用較大篇幅對群眾關心的房屋保障、醫療養老、工資收入等問題作了務實的工作部署與安排。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中國樓市發展方向,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今年多個省市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響應號召,拿出了具體政策措施。北京市將把握房屋的居住屬性,以建立購租並舉的房屋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並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屋供應比例,保障房建設籌集5萬套、竣工6萬套;棚戶區改造3.6萬戶;完成1.5萬套自住型商品房屋供地。福建省將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嚴控福州、廈門房價上漲,化解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海南省將加強城市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培育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努力實現本地居民“居者有其屋”;此外還將建立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推動房地產去庫存、調結構、提品質,引導發展高端地產,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各省市區紛紛表達了“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和水準”的決心。天津市提出“繼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統一城鄉低保標準,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調整居民基礎養老金、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800元,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河南省提出“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落實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完善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試點,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上海市提出“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推進社區為老服務綜合平臺建設,新增50家長者照護之家、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7000張公辦養老床位,促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內蒙古自治區提出“繼續提高基本養老金水準”……

此外,嚴抓食品安全,新建、改建幼稚園,治汙治霾等,也將成為2017年多個省市區的工作重心。

衝刺2020的責任與擔當

縱觀各省市區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除了介紹2016年發展成就、制定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等常規動作外,更體現出了政府“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責任與擔當。

2017年1月14日,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山西省省長樓陽生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份政府工作報告被認為“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報告中提出了“三要”和“三不要”:為了明天,為了子孫後代,我們堅決不要帶血的GDP、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不要摻假帶水分的GDP,要努力創造有品質有效益真金白銀的GDP、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GDP、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和幸福感的GDP!

此外,問題導向“風靡”會場。在過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對於“家醜”話題往往避而不談,或者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今年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問題與困難都不再遮掩躲閃,而是直指問題、直面難題、解剖痛點。

樓陽生指出,山西省經濟雖然呈現低位企穩、穩步向好的態勢,但仍沒有走出困難時期,多年積累的“一煤獨大”結構性矛盾、“一股獨大”體制性矛盾、創新不足素質性矛盾遠未從根本上解決,企穩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也是相互交織、錯綜複雜。他強調,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唯有加快轉型綜改、創新驅動,舍此別無他途。

遼寧省省長陳求發於1月17日在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對外確認“經濟資料弄虛作假”,並表示“對此,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巡視組和國家審計署回饋意見的要求,堅決整改。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夯實經濟資料。目前正在按照有關檔精神,嚴格落實統計資料品質責任制,做到統計資料真實可靠。”

在1月15日開幕的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時任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他指出湖北省對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適應把握不夠,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不少。他列舉了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政府自身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較慢,新經濟力量偏弱,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財政收入增長放緩,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醫療、教育、扶貧、生態環境等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少數幹部不想為、不會為、不敢為現象依然存在,等等。

古人雲: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衝刺2020,改革發展已行至深處,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直面問題,積極作為,才是真正的對群眾負責任、對工作有擔當。

 

(來源:《《小康》上旬》 2017年3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