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收入、健康、家庭關係、婚姻等等,都是影響國人幸福感十大因素排行榜的“常客”,“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社交首次“闖入”該排行榜的前五位,而安全感、信任感缺失則是“不幸福”的主因
文|《小康》雜誌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劉彥華
“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這是著名作家汪國真詩歌《嫁給幸福》中的一句話。
幸福,沒有人會去否認它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在渴望幸福,追求幸福。那麼,今年,國人會更幸福嗎?收入和健康還是國人不幸福的理由嗎?
2016年9月至10月,《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並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了“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和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資料進行加權處理,得出“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為81.9分,比上年提升了0.9分。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認為,一個人在23-34歲時最容易有幸福感,在老年尤其是75歲之後最不容易獲得幸福感。
另外,如今已經步入互聯網時代,人們對其依賴程度越來越重,本次調查還對國人的網路生活和現實生活的幸福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幸福,20.7%的受訪者認為在網路生活中比較幸福,18.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收入、健康、家庭關係、婚姻等等,都是影響國人幸福感十大因素排行榜的“常客”,不過,“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社交首次“闖入”了排行榜的前五名,而社交孤獨癥也正在越來越多地侵蝕著人們的幸福。
面對未來,人們的心態總體來講是積極的,近九成受訪者相信“未來會更幸福”。
幸福感也能“男女平等”嗎?
《小康》雜誌社自2011年開始對“中國幸福小康”水準進行測評。6年間,“中國幸福小康指數”一直在不斷攀升,2011年為79.9分,2012年為80.1分,2013年為80.3分,2014年為80.7分,2015年81.0分,今年則攀升至81.9分。
“中國幸福小康指數”測評涉及到身心狀況滿意度、家庭生活滿意度、社會關係滿意度、生活品質滿意度、社會環境滿意度等方面。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國人對這五大方面的滿意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身心狀況滿意度為78.2分,比上年增加了0.8分;家庭生活滿意度為87.8分,比上年增加了0.8分;社會關係滿意度為83.8分,比上年增加了0.7分;生活品質滿意度為85.9分,比上年增加了1.1分;社會環境滿意度為73.6分,比上年增加了0.9分。
“中國幸福小康指數”不斷攀升的背後是國人幸福感的不斷提升。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者表示現在的生活“幸福”,4.5%的受訪者感覺現在“不幸福”,而在“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的同題調查中,這兩個資料分別為75.8%和7.6%。
大多數關於幸福的調查結果都顯示,女性的幸福感要高於男性,去年進行的“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感覺幸福的女性受訪者占比達81.6%,而感覺幸福的男性受訪者占比為69.8%,二者相差了11.8個百分點。不過,“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在幸福感受評價方面,男性與女性的差距已大幅縮小,在女性受訪者中,有八成人感覺幸福;而在男性受訪者當中,感覺幸福的人也同樣達到了八成。
“總體而言,您感覺現在的生活幸福嗎?”從“70後”、“80後”、“90後”對自己目前生活幸福感的評價來看,總的來說,這三個年齡層次的受訪者總體幸福感較強,在這三個群體的受訪者中,均有超過八成的人感覺幸福。相較之下,“60後”受訪者顯得比較糾結,選擇“幸福”的比重較小,占比50%,另有40%的“60後”受訪者選擇了“不好說”,10%的“60後”受訪者選擇了“不幸福”。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公眾的幸福感?“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顯示,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提高醫保水準”、“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養老保障水準”、“提高失業保障水準”、“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服務”。
社交孤獨癥正在侵蝕幸福!
哪些因素對國人的幸福感影響較大呢?“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位居“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的是健康,其次是家庭關係,再次是收入,婚姻和社交位列第四和第五位,接下來才依次是職業、個人能力、社會保障、房屋、環境。
在歷年的同題調查中,健康、家庭關係、婚姻和收入一直牢牢佔據著前四位,今年也不例外,在回答該題時,61.6%的受訪者選擇了“健康”,59.7%的受訪者選擇了“家庭關係”,52.5%的受訪者選擇了“收入”,43.3%的選擇了“婚姻”。若從性別角度進行分析,在這四大因素的排位上,男性和女性的選擇也並無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這份榜單中,“社交”成為一匹當之無愧的黑馬,迅速從去年的第12位躥升至今年的第5位,共有21.4%的受訪者選擇了這一選項。
而在今年受訪者對於“新時期國人十大幸福標準”的滿意度的排序中,社交的表現也非常值得關注。2012年,《小康》雜誌通過調查總結了“新時期國人十大幸福標準”,其中包含了身體健康、收入滿意、和家人在一起、得到愛、擁有個人房屋、自我價值實現、吃到安全食品、人居環境優良、社會安全、有可信賴的朋友這十大標準。本年度,在這“十大幸福標準”中,公眾最滿意的是“身體健康”,其次是“和家人在一起”,再次是“收入滿意”;而最讓公眾感到不滿意的,則是“有可信賴的朋友”。去年,“有可信賴的朋友”排名第三,是公眾相對滿意的幸福標準之一。
“沒有朋友可能和吸煙一樣有害。”一個人的“情感聯結”對幸福感有著重要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社交越充分,幸福感越強。如今已是網路社交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通過移動聊天工具可以結識很多朋友,有的線民好友清單甚至動輒上千人,但廣泛社交的另一面卻是孤獨和獨立。“朋友圈裡的人只是‘認識的人’,還遠遠稱不上朋友。”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隨著網路社交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社交網路中“友誼”的含金量提出質疑。
安全感、信任感缺失是“不幸福”主因
遇到天上掉餡餅,可以說是人生在世最幸福的事之一。2016年6月,這樣一件千載難逢的幸事落到了在浙江臺州打工的程方(化名)身上,參加活動中了10萬元大獎。不過,她對此的第一反應卻是,“這是個騙局。”
程方一家決定寧願放棄全部獎金,也不肯前往上海領獎。後來,即便是活動主辦方通過官方微博發文尋人、簡訊微信多次溝通,也未能改變程方一家的決定。據悉,事情直到員警、媒體出面,才出現了轉折。
中獎不敢信,不敢領,這其實正是社會陷入信任危機的尷尬。信任作為一種社會資本,正在被無情地消耗,從而影響著國人的幸福感受。
在歷年的“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中,總會或多或少地有一部分人覺得自己生活不幸福甚至非常不幸福。而給人們帶來不幸福感覺的事情也是千奇百怪,“2016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顯示,“錢不夠花”、“家庭不和睦”、“身體不好”、“婚姻不幸福”、“工作太累”、“房屋條件不理想”、“幹不喜歡的工作”、“知心朋友太少”、“失業”、“睡眠不好”已成扼殺國人幸福的“十大殺手”。
不過,調查顯示,一個人不幸福,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受訪者普遍認為,缺乏安全感是一個人不幸福的最大原因,其次是信任感缺失,再次是過於焦慮,接下來依次是沒有錢、不知足、不懂得愛、不懂得分享、愛攀比、沒有理想、不善發現美等等。
如今,“幸福”已取代GDP,成為國人內心最大的渴求。一個安全感、信任感缺失的民族,無論經濟上多麼富裕,都是缺少幸福的。面對社會安全感、信任感危機,很多人建議重塑,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重塑談何容易。
對此,學者的建議是,與其糾結於“現代人的信任感越來越缺乏了”或者“我們要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如讓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人,並用事實向他人證明自己是值得信賴的。
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提供的支援。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研究員王知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小康》上旬》 2016年11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