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正賢】
我們一直不遺餘力的替投資人追蹤電動車相關的節能環保概念股,因此投資人對於國內電動巴士市場也不陌生,自從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宣佈「10年1萬輛」電動巴士汰換後,業者無不認為看對了市場而準備蓬勃發展,但口號喊得驚人,10年1萬輛平均一年起碼要1000臺,大家不妨猜猜去年台灣共有多少台電動巴士採購?不到100臺!
原因在哪呢?原因不外乎政府政策、車廠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儘管在政府有補助的情況下,車廠還是得在技術和成本上下足功夫才有可能獲利,無疑的是十分辛苦,國內四大電動車廠目前就剩華德動(2238)和凱勝綠能還留在市場中,這兩家公司的概況我也都跟投資人介紹過,但還有一家已經退出國內電動巴士市場的立凱-KY(5227),是從此一蹶不振了嗎?不但不是,立凱反而在沉寂一段時間後重新找到了絕佳的合作夥伴「五龍集團」,並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放眼中國電動車市場,亦成為節能概念中的焦點股之一,這次便帶投資人來看看立凱的合作夥伴和中國龐大的電動車市場。
協手五龍集團打造電動車新版圖
由於電動車的電池通常占整臺車成本的一半以上,有非常關鍵的重要地位,因此有些掌握了電池技術的廠商都會希望更進一步切入到電動車製造,而非守於材料和零組件的供應,立凱也是一般想法,本身就是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領導供應廠商,也設有電池實驗室切入電池研發製造,當初看到國內政府對電動巴士的推廣,一頭栽進電動巴士的研發製造,希望在國內搶下一席之地。但投入電動巴士,前後約莫五六年的時間,經營團隊才發現,會做電池跟能做車子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再加上,看不到國內市場的需求,立凱董事長張聖時也認為,在電動巴士上成果不如預期,便當機立斷放棄電動巴士相關業務,回到正極材料本業力求突破。
立凱在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耕耘已久,一直也都是五龍集團底下中聚電池主要的供應商,雙方合作一直以來都很密切,適逢五龍集團近年來在電動車市場大舉佈局,對上游材料需求殷切,立凱也思考著業務擴張,因此雙方一拍即合,最後拍板立凱與五龍集團(729.HK)下的五龍動力(378.HK)交叉持股,在電動車事業進行更進一步的合作。
五龍橫空出世 搶攻中國電動車市場
五龍集團專攻新能源電動車事業,旗下有長江汽車和中聚電池兩大事業版塊,分別負責整車研發設計製造,和動力電池開發生產。
然而,五龍集團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去年釋股與富豪李嘉誠,使其成為第三大股東,也讓五龍成為「李嘉誠看好的電動車集團」,謂為一時話題,除此之外,官方色彩濃厚的中國中信集團也持有五龍集團11%股權,政府支援的力道也夠大。
在事業群部分,五龍集團近幾年也積極透過併購和投資提升競爭力,如併入簡式國際汽車,這是一家整車與零部件設計公司,有30年以上的汽車開發經驗,併入五龍以後大幅度的提升集團汽車研發設計能力;另外,集團也與美國電動商務車廠Smith成立合營公司,五龍不僅從Smith取得更多電動車技術和里程經驗,更擁有了Smith現有的優質客戶,如可口可樂公司及DHL等物流事業,再加上與立凱的合作,使得五龍成為從產品開發設計、組裝以及上中下游產品皆具備的一條龍電動車整車廠。
立凱Q4拚轉虧為盈
立凱的產品品質穩定,在正極材料市場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儘管報價硬是比同業高,但仍是供不應求,主要客戶皆在中國,如中聚電池和中航鋰電等企業,然而,在與五龍集團結盟以後,立凱將由供應商的身分漸轉向技術支援管理的角色,向五龍輸出電池材料的相關技術並收取權利金,因此儘管立凱在國內目前只有2800噸的產能,且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也沒有擴產的計畫,而是與五龍集團合作,將在貴州成立規模10倍大於台灣產能的正極材料廠,將由五龍出資,立凱負責技術和管理並收取權利金。這座正極材料廠預計明年便可以開始投產,將在3年內開出3萬噸的產能,預估材料產能將可以滿足集團內所有電動車動力電池所需,立凱也將可以收取龐大的權利金。
過去立凱因為電動巴士業務的拖累已經虧損多年,但是在放棄電動巴士業務以後虧損數字便開始縮小,加上材料供不應求,與五龍簽約以後獲取授權金,使得立凱的毛利率與營收開始爆發,今年Q2毛利率來到47%,連續4季提升,8月營收也創下新高,纍計營收成長24%,Q2 EPS -0.12,較Q1 -0.48縮減了不少,法人預估公司今年Q4就可以轉虧為盈。以長線來看,未來貴州廠的權利金更可以為立凱挹注大筆的獲利。
中國2020年電動車取消補助 產業大洗牌
中國工業起步的晚,在燃油汽車市場始終追不上歐美百年工藝的汽車工業,因此燃油車仍以合資車廠為大宗,但新能源車的興起則為中國自主品牌車廠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少了燃油引擎這個高度技術障礙,所有車廠都可以站在同樣的起跑線開始競爭,再加上中國政府將電動車列為重點產業強力支援,使得大大小小的集團或企業紛紛投入,希望搶佔電動車市場大餅。
但是,中國以往動輒100%或以上的補助方式也衍生了許多弊端,先遑論有多少廠商隨便找輛電動車來改裝就去申請補助,接著便放著車子生灰塵開也不開,形同騙補,高額的補貼也使得廠商不會重視產品的品質,反正只要價格夠低,讓消費者買單,再加上補助綽綽有餘,然而這樣好康的政策將步入尾聲,預計到2020年間會逐年調降補助,直到2020年完全取消,屆時混水摸魚的廠商一定會被淘汰,釋出市場份額集中到優良大廠,但取消補助的同時,也是大廠檢視自己競爭力的關鍵時刻,產品品質是否夠好、售價是否達消費者接受的甜蜜點?都是電動車廠要面臨的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195期】
(來源:《萬寶週刊》 1195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萬寶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