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寶山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民的教育程度及知識水準代表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這裡指的教育是全民教育,而非少數人關注的菁英教育。然而,當國內教改問題引發一連串討論時,媒體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為了升學,必須背負比教改之前更大的壓力,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無不陪著孩子一起辛苦等等,卻鮮少有人關心台灣還有很多弱勢家庭小孩,連要站上起跑線都有問題,這些孩子不但失去競爭力,將來很有可能持續處於弱勢,成為國家的負擔。
李家同教授注意到這個嚴重的問題,於2002年成立了博幼基金會(原名: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南投縣為起點,提供弱勢國中、小學生課後輔導,希望孩子們能至少學會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識,進而習得一技之長,長大之後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幫助自己脫離貧困。
李家同說,一個收入穩定的國民不但可以增加政府稅收,也可減少政府福利支出,由此可見提升國人教育程度及知識水準的重要性。
學會生活基本知識 習得一技之長
李家同表示,教育的本質不是把學生送進名校,而是要提升弱勢學生的程度,讓每個孩子都具備基本學識能力,以及能夠在社會上維持生存的一技之長。如果某國中今年錄取建中及北一女的人數比去年增加,但全校有一半的學生寫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這所國中能算是教育成功的國中嗎?事實是,這所國中有一半的學生可能不具備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識,這就是目前國內教育的問題所在。
曾經有一家電子公司為了照顧偏遠地區的孩子,承諾提供當地高中畢業生工作機會,前提是學生必須通過基本的英語及數學測驗,確保有能力操作工作所需的儀器設備。在該公司與學校簽約的三年期間,沒有一個學生通過考試,因此無人享有電子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這些畢業生可能大部分都必須到城市裡靠打零工維生,過著工作條件不好、收入不穩定,沒有勞動保障的生活,教育並沒有把他們帶離生活的困境。
提升國民的教育程度及知識水準,本來是國家應該要做的事,但是國家似乎沒有任何機制來評估學習未達標的學生,更沒有任何補救措施,當升學考試結束後,各校都在門口貼上紅榜單時,有多少學校的校長知道自己學校的學生會考成績落入C級?李家同說,恐怕沒有一個校長說得出來,因為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人關心的問題,教育主管機關不會過問,學校也不會關心。
高中會考 三分之一英數落入C級
根據統計,參加高中會考的學生中,英文成績落在C級(待加強)的有三分之一,數學成績為C的同樣有三分之一。李家同說,如果一家工廠產品的良率只有66.66%,這家公司大概早就倒了,但我們的孩子在接受完國中教育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英文或數學的程度只到C,政府卻沒有任何作為,教育部只是公佈成績,沒有人去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李家同認為,學生的學習成果不佳,最主要是因為學校沒有因材施教。當然,在無法能力分班的情況下,要老師在一個班級裡因材施教是很難的事,所以老師只能教中等程度的課程,讓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能夠聽得懂,程度差的學生上課聽不懂,一次兩次他就自動放棄了,弱勢家庭的孩子也不可能下課後再去補習。
誘發學習興趣 基金會因材施教
博幼基金會輔導學生的方式就是因材施教,連考試都是因材施考。李家同舉數學為例,基金會的數學考試分成A~D四個等級,A級的考題相當簡單,B級是一定要懂的基本問題,C級的考題稍微難一點,大約有30%的受輔導學生考不過C級,考過C級的學生可以考D級,D級的考試由老師隨意出題,基金會不干涉。
這樣的分級考試讓學生依不同程度一級一級過關,每過一關就是一種鼓勵。但參加學校考試,即使基礎問題完全會做,但跟別人相較之下可能衹得到三十分的不及格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博幼基金會的孩子都是經由學校推薦,來自弱勢家庭、成績不好的小朋友。基金會提供學生課業輔導,並不要求學生的成績要有多好,而是要把最差的學生都拉起來,讓他們能跟上大家的腳步。
招募專職師資 認同基金會理念
李家同說,很多小孩之所以不喜歡上學是因為上課聽不懂,可能是老師講得太難,也可能是之前的基礎沒有打好,所以孩子一進到基金會要先進行前測,找出孩子目前的程度,再由這個程度開始教起。例如五年級的孩子可能要重新學習四年級的課程,只要孩子覺得聽得懂,慢慢察覺到自己的進步,自然就會對學習感到興趣,進而願意學習。
目前接受博幼基金會課業輔導的學生,全國約有三千人,對基金會來說,最大的困難除了經費之外,就是找到有相同理念,並且願意依照基金會教育方法來執行教學的師資。李家同表示,基金會有一套嚴格的教學方法,輔導老師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每一位學生目前的程度與進度,再按照基金會所規定的進度及方法進行輔導教學,絕大多數的老師都能按照規定,但還是有少數的老師無法配合。
此外,雖然基金會提供薪資給參與課輔的老師,但要找到能夠教導國中英文及數學,又願意到偏鄉去的老師十分不容易。如果授課地點附近有大學,基金會還能與大學合作,但大部分偏鄉地區附近並沒有大學,因此基金會需要招募專職師資,但偏鄉生活條件比不上都市,基金會也給不了太高的薪資,因此很難找到合適人選,這是目前基金會遇到的一大難題。
課輔 培訓當地媽媽教導當地孩子
偏遠地區小學課輔老師的來源就比較容易解決,基金會主要培訓當地的媽媽來教當地的孩子,參與課輔的媽媽最基本可以拿到八千元的薪資,在參加過基金會的培訓課程之後,每通過一個等級,薪資可以增加二千元,完成全部四個等級,薪資最高可以加到一萬六千元,這筆薪水看起來不多,不過,在偏遠地區算是很不錯的收入了,更重要的是,接受培訓的媽媽不但可以教當地的小朋友,也可以教自己的孩子。經由成人教育來改變一個家庭,這也是博幼基金會非常重視的部分。
李家同自豪的表示,接受博幼基金會輔導的國中孩子有70%可以進到公立高中就讀,同時在會考成績上,博幼的孩子目前有37%落在C等級,已經快要贏過全國的水準。李家同提醒大家,博幼的孩子剛進來時都是成績不好的弱勢族群,在接受輔導之後能夠有這樣的成績,表示這些孩子的程度沒有問題,只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差一點就被一輩子放棄。
博幼基金會目前所做的是政府應該做的事,就是透過提升全民的教育程度與知識水準,讓弱勢兒童脫離貧困,同時增加國家競爭力。博幼基金會有心想要改變台灣,但他們需要大家的支援才能繼續走下去,希望有心的您不論是出錢還是出力,一起幫助博幼基金會,給弱勢學童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李家同
現任: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簡稱博幼基金會)董事長(2002年迄今),清華大學、暨南國際大學、靜宜大學榮譽教授,總統府無給職資政
學歷:臺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博士
經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
榮譽: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部學術獎,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由李家同於2002年在南投縣埔里鎮創立的慈善基金會,原名「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最初工作內容是聯合南投縣境內國中、國小、教會以及大學生,提供南投縣弱勢家庭學童課後輔導,目前已將服務範圍擴大至全台各地,並與TVBS合作「山中流動圖書館」計畫。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3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3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低基期出奇兵鴻家軍下一檔飆股
◎洪寶山發行人語>新經濟新投資
◎馬凱財金觀察>幽默樂觀 為你我點一盞燈
◎莊孟翰房地產會客室>房產重稅四大後遺癥逐漸浮現
◎產業追蹤>搶韓流數位內容商機 EPK及SK Telecom訪台
◎陸股脈動>迎來旺季 消費、旅遊觀光股升溫
◎楊天迪量價領航>鉅橡毛利率創新高 下半年進入旺季
◎蔡明見超越法人>攜手三星開發晶片 AMOLED商機大贏家
◎陳瑞珠勞動新知>增訂勞工「特別休假」 再掀論議?
◎金融櫥窗>動盪年代經營策略改弦易轍 掌握新興市場及退休管理
◎理財我最大>李家同:提升全民教育,邀您一起改變台灣!
(來源:《理財周刊》 836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