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怡婷】
生技股旺季不旺?一般來說,7月是傳統生技月,而今年7月21~24日的生技展可望帶動生技投資氛圍再起。
自2003年7月開始,台灣首度舉辦生技展與相關活動,至今已超過十餘載,因此每年7月訂為台灣生技月,且於7月中下旬舉辦生技展覽與相關研討會,可謂是台灣生技年度盛會。
也因此生技類股在每年7月或其前後,通常有不錯的表現,甚至出現波段漲幅。近年台灣櫃買中心生技醫療指數(OTC41)於6~8月之表現,自金融海嘯後,2009~2013年,連續5年的7月,台灣櫃買中心生技醫療指數 (OTC41)皆上漲;進一步分析,於2010年、2011年與2012年,OTC41從6月到8月皆連續上漲3個月,由此可看出,在每年7月及其前後,生技股多半易漲難跌,生技月前後,生技股也常藉由題材面與基本面來反應其價值,對於多頭是較為有利的時間。
不過,OTC41卻在2014年6月見到近幾年的波段高點,收盤價為242.77點,該月的確多頭明顯表態,自此卻不復以往。
追根究柢,基亞事件後,生技類股全面重挫,OTC41過去5年(2009~2013年)的慣性從此被破壞,於2014年7月、2014年8月與2015年6月單月皆為大幅下跌,於2015年6月的收盤價僅為150.31點,幾乎跌回2014年9月的起漲點(2012年8月的收盤價為140.86點),而2015年7月僅143.28點,2015年8月更只有128.21點。
再看今年2月,中下旬浩鼎(4174)解盲不如預期,2月單月收盤價為170.62點,3月170.58點,直到5月新政府正式上任,收盤價一度在188.51點,一路到6月的176.95點,7月截至7月19日生技展前為181.72點,始終沒有再站回前波高點。此外,關於近3年台灣櫃買中心生技醫療指數(OTC41)週線圖(參見圖一),亦可由此圖得知近年生技類股的走勢,似乎受到壓抑。
浩鼎解盲數據不如市場預期,是今年上半年影響台灣生技業最重大的事件。基亞解盲事件陰影猶存,當時投資人恐慌性殺盤,造成生技股系統性風險,歷經震撼教育後,產業逐步恢復元氣,近半年再次燃起生技投資熱情,雖本次浩鼎解盲結果不如預期,其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ndpoint)未呈現統計學上顯著意義,短線衝擊在所難免,若是有信心的長線投資人,則應再詳加檢視其基本面,審視個人風險承受度後,再下投資決策。
此外,本次浩鼎解盲與基亞解盲,兩者的時空背景與條件大不相同,更何況現在亦已有多家新藥公司成功的案例。應將新藥個股臨床試驗解盲視為獨立事件,儘量避免大幅波及其他個股,尤其是有獲利的非新藥族群 (如:原料藥、學名藥、醫材、醫美與保健食品次產業),因為每家公司皆有其獨特性,且不像傳產業或電子業有供應鏈的上下游關係,故應儘量分開觀察每家公司的競爭力與營運績效,進而做出理性的判斷。
生技投資由虛轉實 業績成長成王道
前行政院長、現任生策會會長張善政也指出,產業發展過程遇到一些風風雨雨是難免的,台灣經過一些颱風後,生技產業還是會往前走,基本上是要看產業能量,他認為浩鼎事件只是單一事件,還是看好生技產業未來發展。
在浩鼎事件後,生技投資暫時由本夢比股(虛)轉往業績成長股(實),像是保健食品類大江(8436)、醫材類泰博(4736)、太醫(4126)、鐿鈦(4163)等,股價創下歷史或波段新高,下跌多僅侷限於性質較偏向新藥的浩鼎、中裕(4147)、安成(4180)、心悅(6575)等,個股視業績決定其漲跌,完全脫離浩鼎事件影響。
當然許多非新藥且有獲利的公司,在過去半年內漲幅已大,本來就有面臨修正的壓力,只是使其修正的因素或有不同,短綫上隨著浩鼎事件順勢小幅回檔修正,其實應正面看待。
2016年5月5日~2016年5月18日前15大法人買超的生技股中,僅有一檔本夢比股- F*太景(買超第15 名),到了近 10個交易日(2016年6月10日~2016年6月23日),前16大法人買超的生技股中,本夢比股已多達5檔- F*太景(買超第2名)、浩鼎(買超第6名)、基亞(買超第8名)、中天(買超第14名)、中裕(買超第16名)。
過往當生技股行情正式回籠下,本夢比股通常較業績成長股更受到資金的青睞,法人看好台灣生技2016年下半年的生技熱度與題材充足性,認為近一個月出現的投資偏好「由實轉虛」,將延續至下半年,新藥股、美國學名藥概念,估將是下半年的投資焦點。
對於OTC41在今年生技月與未來生技月的走勢,雖長線看好,仍需審慎樂觀,過去的漲跌慣性已成過往,應跳脫過去的思維模式。雖OTC41現已在相對底部,但台股近期亦受到英國脫歐事件影響、中國人民幣嚴重貶值及預期美國FED將升息 等國際事件影響,建議仍應選擇基本面佳且具未來性之個股來佈局,長線來看,新政策有利於生技產業發展環境,建議投資人伺機逢低佈局成功率高、已上市或業績亮眼之製藥類股。
新政府端生技政策牛肉
再者,生技股的表現與政策高度相關,台灣2007年的生技新藥條例、2010年的兩岸生技搭橋、2012年的兩岸新藥合作,皆帶動一波生技明顯的上漲,顯示當執政者有決心發展生技時,資本市場都將正面反應,若政策的可行性與執行力足夠,便有機會帶動生技的長期正面趨勢。
台灣生技產業在政策和資本的加持下,生醫上市櫃企業在過去10年有相當好的動能,到2015年上市櫃企業已有153家,今年至今已增加到163家。整體營業總額約新台幣2000多億元,占總產值近7成,創造50000多個就業機會。
新政府生技產業列為5大新興產業之一,生技已定調為帶動台灣經濟下波發展的重點產業,而生技的「三大連結」與「六大行動方案」將是未來的政策主軸,要如何拚生技?經濟部部長李世光也指出,國際市場是台灣生技業的最後一哩路,希望與臺美、臺日簽定相關協議後,積極將台灣生技業推向國際,台灣要發展生技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不必要的政策干擾換掉。而被視為生技發展緊箍咒的「浩鼎條款」,業界人士認為,有可能於在2017年放寬或消失,主要是因該條款違背了副總統陳建仁希望生技法規將由「監管、防弊」調整為「輔導、興利」的原則,且條款的規定與生技政策的發展、及生技資本市場成熟化的目標是背道而馳。
舉例來說,新政府類主權基金做為創新技術與事業引資的火種,進而帶動創投資金一同投資,這是個好的開頭,但創投有其存在的年限,而浩鼎條款中,大股東集保時間從一年延長至2~3年,幾乎是創投存在年限的1/3,沒有好的出場機制,衝擊的是創投投資台灣生技的意願,也澆熄政府類主權基金引資的火種。
就資本市場而言,先進的歐美國家,並未「針對性」的為保護投資人而對創新性的產業推出「緊箍咒」,資本市場本來就是投資人為自己的決策負責,而「有損益表可參考的公司」的跌幅,也有可能比「沒有損益表可參考的本夢比公司」更多,若針對性地 對於本夢比公司設下重重限制,反而減緩資本市場的學習速度,並彰顯了該 資本市場的不成熟。因此,法人也認為,2017年浩鼎條款有機會放寬,將可視為生技資本市場將再度蓬勃發展的訊號。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186期】
(來源:《萬寶週刊》 1186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萬寶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