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正賢】
還記得上禮拜發生的大跳電嗎?台灣缺電的問題相信只會越來越嚴重,為瞭解決供電吃緊也同時降低尖峰用電量的負擔,行政院在去年敲定擴大裝置智慧電錶方案,由於傳統的機械式電錶只有計量的功能,無法提供時間電價、及時電價等一些具有技術性的用電分析,而智慧電錶具有量測、計算、記憶、通訊以及控制等功能,可以做出更有效的電力管理,目前智慧電錶主要廠商有大同、中興以及斯其大三家,其中大同的品質卻一直被人質疑,而斯其大雖然是一間很低調的公司,但旗下的華新儀錶相信大家不陌生,我們今天就要向投資人揭開這家神祕公司的面紗,來瞭解一下在過去電子通訊標案容易被壟斷的產業,斯其大是如何佔有一席之地。
曾任職中興電工的吳端輝總經理,因緣際會下在1998年引進全球智慧電錶老大ITRON,他回憶到,當時代理ITRON時對方還是間規模不大的公司,全世界的國家都對智慧電錶或是電子式電錶沒有概念,股價甚至只剩2塊錢美金,隔沒幾年,電子產品大價降因此電子式電錶開始普及,GE、西屋電信以及Landis+Gyr這些過去傳統電錶的龍頭,再進入智慧電錶年代後,紛紛水土不服,ITRON反而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搖身一變成為龍頭老大,根據美國統計,ITRON市占率高達54%,更被稱為「電錶界的微軟」,而早期電子式電錶的大廠Landis+Gyr雖然被納入東芝旗下,也面臨被賣掉的命運,ITRON可以說是拉開競爭對手很大一節。
智慧電錶如何解決缺電問題?
至於智慧電錶要如何化解缺電的問題呢?他認為:台電過去一直推行用戶尖峰時間不要用電,儘量離峰時間使用,但過去是傳統機械電錶,無法看到用戶在各個時段下的用電量,但智慧電錶由於每15分鐘記錄一次,在缺電危機下更能細分出白天晚上的用電尖峰期,台電也能利用電價的差異來抑制民眾尖峰用電,只要在缺電時,在不影響用戶的用電下,智慧電錶,能精確掌握到某區用電不那麼吃緊,就能透過發電廠、系統與用戶配電端,彈性做電壓調降的動作。美國加州在2000年發生大規模缺電危機,而南加州使用ITRON系統,可在5分鐘內控制530萬戶的空調,因此萬一缺電時,可以立刻化解限電危機。
美國更是分析出:若是全面使用智慧電錶,尖峰時期的用電可以減少11%,轉而到晚上使用,而這減少的11%就相當是我們兩座核能電廠的發電量,以核電建設成本來看,可以省下1.2兆,而台灣若是全面換成智慧電錶,成本卻不到1千億,等於是建設核能電廠1/10不到的金額。另一個好處在於:智慧電錶的裝置很簡單,只需將傳統的電錶拔下裝上智慧電錶就可完工,台灣目前有太多電廠已經老舊需要汰新,相比建設核電、風力發電或是太陽能的複雜度,智慧電錶完工期非短,雖然智慧電錶不等同於建設一個發電廠,等同的效應卻是虛擬發電的概念,在美國甚至將智慧電錶列舉成第五種發電方式。智慧電錶的推動無非是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援,台電為了要解決國家用電的問題而選擇推行智慧電錶,可是就私人營利的目的來看,必須要犧牲可以賺取超額利潤的部分,那台電在這部分的推行力道又會是如何呢?吳總跟我們說明,雖然安裝智慧電錶會因此少收電費,但若要達到智慧電錶的功效,要花20年蓋核電廠,發電槽的成本更是昂貴,在缺電問題日益嚴重下,雖然是有一些可以節能減碳的方法,但以目前來看,智慧電錶似乎是最符合經濟效應的方法。我們可能會想說那智慧電錶如果全國已經全面裝置完畢後,這些廠商要怎麼辦?他說,在美國就是會面臨裝置完就沒生意的窘境了,但在台灣不僅裝置速度較慢,在裝完後第7年就又要重新安裝了,因此這個市場不會有飽和的一天。
智慧電錶的「進入障礙」斯其大的「競爭優勢」
很多人認為智慧電錶不就是電錶本身加上WIFI模組以及通訊模組,看似簡單的原理,但智慧電錶在軟體儲存上需要很大的容量,以我們平常去銀行的次數當作對比,以一個禮拜跑一次銀行來算,智慧電錶每15分鐘就存一次資料,一天就高達96次,因此電錶的資料量是銀行體系的700倍,而全國只有一個電錶資料管理系統,銀行的家數量卻是好幾十倍之差,因此台電或是香港的電錶都曾發生過當掉的情形。
他也跟我們分享,過去台灣業界也有公司成立特別AMI事業處,並從全球龍頭電錶大廠挖角,但最後電錶送至台電後卻發生亂跳或是電錶當掉的情況,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情況只是發生在一般人家中,可能發生電費衍生出的糾紛,若是發生在高科技企業,不管事電錶亂跳或是當掉的情形,都有可能因電力不穩而影響生產線,這對許多廠商來說會是一大隱憂,因此電錶的準確度以及穩定度非常重要。南加州愛迪生採購智慧電錶時對多家電錶做家數老化壽命測試,發現ITRON最穩定,甚至可耐用25年以上。
很多電錶由於裝置在地下室,通訊技術的好壞差異很大,ITRON擁有成熟的通訊技術,是全球唯一一個商用化系統模組同時有RF以及PLC模組,大幅減少死角,他們甚至針測過,從地下4樓到17樓之間的傳輸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其他競爭對手做不到的。新型的通訊技術都不再只是提供單純硬體的功能,軟體的功能也很重要,但一般臺廠技術能力較弱,一個集中器的容量可能不到100具電錶,這概念就是大概只能提供給不到200戶的容量,而ITRON卻可以提供高達6000具電錶,大概可以滿足30棟每棟戶數200的大樓,在台北市及全球多座大城市的高樓大廈實測,通信成功率高達99%以上,是目前通信成功率最高之系統。
電力市場的產業特性和一般消費性產品完全不同,就像汽車產業一樣導入期很長,新加入的公司礙於「安全性」問題,有一定的進入障礙,這對斯其大來說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斯其大和ITRON共同設計出來的電錶問世已經20幾年,可以看出產品的生命週期非常長,因此公司更是耗時10幾年才打入台電。台灣過去在電力通訊建設的標案都用價高者得標,導致在建設的品質上有些差異,過往大同在裝置智慧電錶大約花了3年才汰換1.2萬用戶,但是美國卻有能力3年內完成500多萬戶的汰換,而目前則改用評分方式得到標案,擁有獨家代理品質良好電錶的斯其大得標機會就增加不少。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43期】
(來源:《萬寶週刊》 1243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萬寶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