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楷平
雖然說「健康無價」,但多數消費者還是有「要多申請理賠,不然就白繳保費」的想法。傳統的醫療險保費,以「投保當下的健康狀況」計價,就算投保時很健康,但日後因生活習慣改變,導致疾病發生機率增加,由於可以申請理賠而不怕上醫院,所以保戶心裡想的往往是「還好有買保險」,而非「我該如何避免疾病」、「如何變得更健康」。
換句話說,商業醫療險的普及,不但無法提升整體社會的健康觀念,還可能變相成為保戶「沒必要做好健康管理」的藉口。但,如果「身體愈健康,保費愈便宜」呢?
這就是目前金管會力推、各壽險公司也積極開發的「具健康管理效果的外溢保單」。
寶可夢讓人走出戶外 保險也能做到?
何謂外溢保單?其實沒有統一標準。去(二○一六)年金管會前主委丁克華喊出「希望保險公司也能設計出像精靈寶可夢(Pokémon GO)一樣具有『外溢效果』的保單」後,「外溢保單」一詞開始佔據媒體版面,凡是沾上一點邊,曝光度就大增。
其實,這種保險在國外行之有年,例如南非健康保險公司Discovery推出的Vitality計畫,保戶只要上健身房、報名路跑活動,或到超市購買健康食品,就享有保費優惠。中國眾安保險則鼓勵保戶多走路,依據保戶加入計畫前三十天步行量來決定目標步數,每達標一天,保費就免費一天。
焦點拉回台灣。自去年六月業界開辦第一張具外溢效果的醫療險後,外溢保單陸續問世。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底,國內已有四家壽險公司推出五張外溢保單,共賣出三萬六四五一件,累積保費收入達九千七百四十七萬餘元。包括臺壽的步步盈重大疾病終身保險、國泰的鍾愛健康重大疾病定期健康保險(甲型)、新光的實健幸福保險、富邦的健康樂保險及天行健定期健康保險。
不過,本刊進一步向各壽險公司確認,發現業者對外溢保單的界定頗不一致,除了出現「壽險公會認定為外溢保單、業者卻否定」的狀況,還有業者「一下說是外溢保單,一下又說不是」等說法不一的情形,甚至有媒體報導某業者推出外溢保單,經本刊追蹤後,才發現根本沒這回事。
說來說去,就是因為外溢保單的定義,各方見解不同。因此,在討論外溢保單前,必須先釐清什麼是「外溢效果」。
外溢保單 眾說紛紜具「外溢效果」是關鍵
簡單來說,外溢效果是「接受或從事對個人、第三人或社會產生正面效應或影響的行為」,壽險公會副秘書長陳昌正認為,外溢效果應用在保險領域中,若接受或從事與「健康管理」有關,就算具健康管理效果的外溢保單。
外溢保單對個人產生的效果是「變健康、保費降低」,對保險公司(第三人)的好處是「發生率下降,經營利潤增加」,此外,國人健康意識提升,就醫需求也會隨之減少,政府財政壓力下降,也有助於整體社會進步。
「外溢效果,必須從個人到保險公司、再到社會,」陳昌正認為,外溢保單之所以還有討論空間,就在於「保單的外溢效果,究竟應外溢到什麼地步,才能稱上外溢保單?目前沒有定論。」
來看壽險公會列出的五張外溢保單,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透過運動手環計步數折保費,包括台灣人壽步步盈重大疾病終身保險,以及富邦人壽天行健定期健康保險。這兩張保單,鼓勵保戶配戴運動手環,以記錄日常走路步數,步數達到一定標準,就能享有保費折扣。
第二種,則是依體檢結果提供保費優惠,投保後壽險公司提供體檢,保戶體檢結果愈優,隔年保費折扣就愈高。目前國內只有國泰的鍾愛健康重大疾病定期健康保險(甲型)屬於這類商品。
還有一種,是投保送健康檢查,新光的實健幸福保險和富邦的健康樂保險都屬於這類保單。這兩張保單都主打「實物給付」,因此當本刊詢問時,兩家業者不約而同都說「這張不是外溢保單」。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8月號(344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 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來源:《現代保險健康理財》 344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現代保險健康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