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鎮化行程的深入推進,大量流動人口湧向城市生活就業已成為新常態,同時帶來的社會管理治理問題,也成為我國超大城市繞不開的難題。作為超大型城市廣州的“城中村”,三元里一直在探索來穗人員“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的新路子。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 廣州報導
隨著中國城鎮化行程的深入推進,大量流動人口湧向城市生活就業已成為新常態,同時其帶來的社會管理治理難題,也成為我國超大城市繞不開的難題。
廣州市是全國外來流動人口最多的超大城市之一。“如何使來穗人員‘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在創新基層工作和社會治理、破解超大城市流動人口融入難方面走出了新路。”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曾凱章如是說。
《小康》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自2015年7月開始,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下稱廣州市來穗局)便牽頭會同白雲區委、區政府和三元里街道以三元里松柏崗社區為試點,探索來穗人員融合社區建設。兩年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被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批示“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
來穗人員城市融入難題
今年年初,廣州市統計局公佈,至2016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1404.35萬人,其中超過六分之一的人口又集中在白雲區,達到244.19萬人,而白雲區的戶籍人口只有94.36萬人,是人口倒置的典型地區。
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7月,廣州全市來穗人員登記數量為772.27萬,而白雲區來穗人員數量為163.44萬,居全市之首,占全市總量21.2%。其中三元里村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村,也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
三元里街地處白雲新城核心地段,轄區面積5.21平方公里,下轄13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79萬人,來穗人員5.8萬人,人口倒掛現象嚴重,既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村,也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中村”。5.8萬的外來流動人口,主要從事化妝品、皮具、印刷業三大產業。由於城鄉二元體制等因素制約,該村來穗務工人員在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培訓、房屋、戶籍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他們迫切需要解決子女上學問題,改善生活居住環境,提供生活就業技能培訓和市民化培訓,提供文化娛樂場地,提高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能力,解決社區融入難等。
三元里來穗人員已經是本地戶籍人口的2倍,目前在基層社會治理中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三元里原居民從村民到市民的轉型中的自身文明建設問題。隨著城中村土地和房屋大幅度升值,大量村民通過集體經濟的分紅和自己的出租屋經濟,個人財富急劇增長,現在的三元里已經是一個物質生活富裕的“城中村”,但相當一部分原村民並沒有完成從非城鎮居民向城鎮居民文明素養的轉型。如何完成原住民的城市化文明問題,如何重塑現代社區精神家園,已成為城中村社區建設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是三元里村作為一個典型的“城中村”, 由於城鄉二元體制等因素制約,來穗人員在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培訓、房屋、戶籍管理、家庭生活等諸方面,與城市居民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對城市融入和社區公共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對三元里230名來穗人員問捲調查顯示,他們的社區需求依次為:解決子女上學問題,改善工作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提供技能培訓和市民化培訓,提供文化娛樂室或學習室,組織開展文體健身活動、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等。如何讓來穗務工人員更好地融入本地社區,與本地居民一起共建和諧社區,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課題。
“建立三元里融合社區是建設廣州市新型城鎮化的需要。廣州市在2014年已被國家正式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我市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總體目標為,立足現有基礎條件、比較優勢和地區特色,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升品質為關鍵,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新體制和新機制,特別是創新來穗人員的城市融入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曾凱章說,選擇三元里社區作為廣州市融合社區建設試點,對凝聚基層社會力量、培育居民和來穗人員主人翁意識、探索來穗人員城市融入和社區融合的新模式、破解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難題、推動廣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里程碑式意義。
市、區、街道探索共治新路徑
廣州市來穗局向《小康》記者解釋說,融合社區指的是,來穗人員與本地居民生活在同一社區內的關係密切、守望相助、相互認同的社會共同體。融合社區有助於解決社區空間的封閉性和排外性,促進來穗務工人員與市民之間的交往與融合。融合社區的構建必須依託一個實在的社區空間的載體,通過專業的社區工作方法,營造社區感,將來穗人員納入到社會發展中來。
2015年7月,廣州市來穗局大膽創新,在全國建設首個來穗人員融合社區,堅持以融促建、以融促穩、以融促安、以融促新的思路,在全國率先探索破解超大城市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後帶來社會治理難題的新辦法、新路子。
為了把這項開拓性的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曾凱章親自帶隊先後組織11批次深入白雲區三元里街道11社區,進行深入調研,並和白雲區馬文田書記共同主持召開市、區、街道相關部門人員的協調會議,以全面鋪開推動相關建設事宜。同時,成立了市、區、街道聯動的三元里融合社區建立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融合社區建立領導小組),由市來穗局局長曾凱章任組長,市來穗局副局長陳運則和白雲區副區長馮炳輝任副組長,負責對三元里融合社區建立的統籌指導、組織協調和檢查督導等工作。經過廣泛調研論證與協商,為進一步增強建立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在進一步細化充實工作內容,明確工作目標、標準、任務、責任人和時間節點等前提下,制定了《三元里街融合社區“五個一工程”工作任務表》,建立各項工作制度,然後分工抓落實。市融合社區建立領導小組嚴格按照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工作協調會,研究部署、協調推進各項工作,並採取現場督導與隨機抽查方式,及時回饋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市委書記任學鋒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也曾多次親自前往來穗局調研指導,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三元里融合社區建立工作自始至終得到了市委書記任學鋒同志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方案制定上報後,任學鋒書記迅即做出“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的重要批示,在建立過程中又指示要把好的經驗和做法“認真總結推廣”。
在白雲區進行融合社區建設不僅得到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等領導的支援,基層單位也積極給予了配合。記者瞭解到,白雲區來穗局注重加強對建立工作的協調、指導與溝通,白雲區來穗局局長唐皓同志經常到三元里街道,為建立工作出謀劃策,協調解決具體問題。三元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作為建立工作主體責任單位,工作積極主動,嚴格落實周工作例會制度,街道黨工委書記楊顏澤同志大局意識強,具有擔當精神,親力親為推動每項工作,使各項建立任務能夠落實到位。
為確保“五個一工程”建設穩步有序向前推進,並真正走向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發展軌道,廣州市來穗局著力構建了“市區領導指導、街道主責主抓、社會組織力量參與、來穗人員和三元里居民配合”的大融合格局,通過上下協力,多元發力,凝聚合力推動建立。
如何提高歸屬感
2016年4月,為有效破解來穗人員參與屬地社區治理難題,廣州市來穗局會同白雲區來穗局及三元里街,在三元里成立了全國首個由來穗人員和本地居民組成的松柏崗社區共治議事會,探索搭建多元共治社區民主議事平臺。
廣州市來穗局向記者介紹說,社區共治議事會共設代表13名,由6名社區居民、6名來穗人員和1名街道委派人員組成,共同協商解決社區社會性、區域性、群眾性、公益性事務。鑒於融合社區共治議事會為全國首創,廣州市來穗局高度重視,一方面,會同三元里街道起草了《松柏崗社區共治議事會章程》並組織松柏崗社區居民和來穗人員討論,同時廣泛徵求專家學者意見,以此形成《松柏崗社區共治議事會章程》;另一方面先後兩次組織三元里街道的領導和相關人員到增城下圍村就村民自治專題考察學習,並就如何圍繞議事規則選取議題開展議事等環節,進行了專門培訓。目前,社區共治議事會已成功就首個議題“建設社區微公園”開展協商,並達成共識,推動屬地街道協調增設社區公共文體活動場地。共治議事會是拓展基層民主協商、推動社區居民自治的有益探索,有效激發本地居民和來穗人員的社區參與意識,在共治共建中實現融合。
“首先要讓他們有事情可做。”記者在三元里採訪時,一位本地老居民如是說。對此,廣州市來穗局深以為然,於是“開展個性化定制,著力提升來穗人員融入社區的能力和素質”,也成為融合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創業就業、文化認同、公共參與是來穗人員實現社會融合的幾個關鍵因素,為了幫助來穗人員更好融入社區,廣州市來穗局依託社會組織力量建立了三元里融合學堂,為來穗人員融入城市、融入社區搭建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的平臺,有效激發他們共同參與融合社區建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為融合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一是促進融入能力提升。向青少年來穗人員提供職業規劃指導、就業技能培訓;對從事出口生產、貿易工作的來穗人員,開設商務英語培訓班,提升創業能力;針對來穗人員普遍關心的子女優教問題,打造暑期“小候鳥”成長基地,為留守兒童舉辦免費興趣培養班、作業輔導、親子讀書、親子同游廣州等活動20餘場,為4個兒童早教班次進行授課,開設系列親子早教班,組織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成立至今,融合學堂已纍計開講143場,服務近6000人次。二是促進文化融合與文化認同。注重發揮文化引領作用,通過大力挖掘、弘揚三元里優秀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強化本地居民和來穗人員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以此促進本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交流融合,先後組織舉辦13場由本地居民和來穗人員共同參與的“融合文化節”文藝匯演,同時藉助志願服務使本地居民和來穗人員熟悉起來並建立更緊密聯繫。三是增強參與公共治理意識。開設村史及外來工創業史教育、環境教育等課程,提升本地居民和來穗人員的市民意識和公共責任意識;組織對共治議事會議事代表進行培訓,編寫了琅琅上口的“議事口訣”;為來穗人員社區骨幹開設社區建設與實務、社區工作方法、志願者服務與管理等專業課程,纍計服務人次達460人。
根據廣州市來穗局融合社區建設的設想,“五個一工程”除了包括前述民主議事會、融合學堂之外,還將建設一個融合社區工作服務站、一個來穗人員黨支部,組建一支來穗人員志願服務隊。
“我們注重針對來穗人員的共性與個性需求,相繼展開了針對性、定制性精準化的‘暖心服務’。” 曾凱章說,許多來穗人員對建立融合社區,從以前的漠不關心、排斥觀望變得關心、認同和支援,參與熱情更高了。“我們感到,只有緊貼來穗人員最現實、最迫切、最核心的多元需求,主動提供精準化服務,用真心溫暖人心,靠服務贏得人心,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真心支援與配合,並有效激發他們參與建立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來源:《《小康》上旬》 2017年7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