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國蓮、劉育菁
近期有個臉書債券基金粉絲團熱烈討論兩個話題,一是某檔收益成長且以南非幣計價的債券基金,因為年化配息率達17.5%,理專積極介紹給投資人,不少人受高配息率吸引,詢問度與購買意願都非常高。
另一個話題則是5月中巴西政治醜聞造成股匯市大跌,很多投資人手中持有的一檔高配息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淨值單日大跳水,跌了近3%。投資人互相安慰:「大家都說,每月領息不須擔心淨值波動,長期下來領的息,可以彌補淨值下跌損失⋯⋯」
同一段時間,銀行理專持續把重心放在高配息基金的推薦上,因為配息率越高的基金,越容易被客戶接受,甚至近期傳出,為了挽救規模一直縮水的基金,某家基金公司決定把年化配息率提高到19%。
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業者,以「淨值下跌,投資人不會打電話問,但配息率一下降,基金公司客服、銀行理專電話會接到手軟」的情況,來說明台灣投資人有多在乎基金的配息率。
投資人愛高配息
忽略風險可能大於股市
以上種種現象均反映出一個事實:台灣投資人真的很愛高配息基金,也認為配息率就等於是報酬率!
對此,基金教母蕭碧燕表示,這是台灣特有的現象。台灣人「瘋配息」的程度有多熱?以台灣高配息基金的始祖「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例,台灣投資人持有資產占該基金整體資產比例,曾一度高達90%,還引起主管機關的關切,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投資人的占比仍有63.97%。
另一檔正在銀行熱賣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投資人的比重也高達46.62%。2008年金融海嘯後,債券市場走了近10年的大多頭,讓投資人持續從債券基金賺到錢,養成只看高配息率的習慣,因此忽略基金的波動度。而為了迎合投資人的喜好,不論債息、股息是否穩定,不管是不是有資本利得,基金業者紛紛提供了固定(或穩定)配息的基金給投資人。
「但是,這種只愛每月配息、只在乎配息率的習慣,卻可能不利退休金的準備。」蕭碧燕、財經作家蕭世斌及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不約而同做了以上的提醒。
千萬記得,高配息率等於高波動度,這種基金只適合做短線波段操作,不適合做長期退休金規畫!試想,經理人為了要拿很多錢出來配給投資人,就必須投資風險較高、能提供較高利息收入或報酬率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部分經理人還會利用操作匯率、選擇權等,來增加可能的潛在收益來源。
從2008年以來至今年3月底,統計全球主要市場,有些債市的波動度和股市不相上下,甚至高於股市。
拆解6 項指標
看清高配息基金真相
投資一定有風險,這是官方規定基金資料上一定要有的警語,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投資人,也適用於操作的經理人──投資高風險商品或透過積極操作尋求較高的配息資金來源,就表示可能因此帶來較大損失。曾有一檔年化配息率6%的債券基金,因重押能源債,不幸遇到2015年能源債大跌,導致基金損失慘重,年化配息率大降至1%,驚嚇到不少投資人。
異於市場水準的高配息率,代表了高度積極操作的人為因素,通常都無法持久,蕭世斌與朱岳中均強調,投資人應該想一想:「高配息能領多久?」更何況總投資報酬是資本利得(價差)與配息的合計,配息高但淨值大跌,兩者合計的總報酬有可能是不賺不賠,甚至是負數。
蕭碧燕則直接點出「短期投資重績效,長期投資嚴控風險」的原則,認為高波動基金並不適合拿來存退休金,建議投資人花心思想一下,投資目的是要波段操作還是長期投資。
那麼到底該怎麼評估一檔高配息基金呢?本刊特別請蕭碧燕、蕭世斌、朱岳中3位長期投資與研究基金的專家提供建議,綜合出4個必要指標與2個輔助指標,並實際拆解2檔熱銷的配息基金,協助投資人瞭解高配息基金的體質,挑一檔符合自己目標的基金。
必要指標1:
年化配息率 要高於市場水準
多高的配息率才算高?其實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蕭碧燕認為,要以該債券種類可以配出的水準進行評估,高於平均就可視為高配息率,例如高收益債券基金要參考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要參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蕭世斌根據多年投資經驗建議,配息率高過1年期定存利率5%,就可視為高配息率,目前約在6%;朱岳中則提出,大於1年期定存3倍的配息率,目前約4%,就是高配息。
當投資人享受高配息時,應該要提醒自己兩點,首先,高配息能不能領很久?其次,配息穩定的基金,績效是否也穩定?能不能長期領取高配息,PPMA保誠資產投資總監Curt M. Burns,一聽到高收益債券基金年化配息率高於6%時,立即以「不易長期維持」回應。
蕭碧燕則很乾脆地說:「沒有每月配固定金額這件事。」她表示,合理配息率要以該債券種類可以配出的水準評估,因此固定配息(指長時間維持配息率固定)屬於非常態,既然非常態要變成常態,代表經理人就必須採取一些額外的作法來支援。
朱岳中同樣認為,真正的配息基金是收到多少息就配多少,配息不會是固定的,要做到固定配息,通常就會動用基金的老本,也就是拿本金出來配。更何況,就算配息穩定,績效或淨值的表現卻可能非常不穩定,這可從「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B類型」的表現得到印證。
全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7月號NO.118期
(來源:《Money錢》 2017年7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