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正賢】
本週新掛牌的公司總共有4間之多,環肥燕瘦各有特色,有大家都很注目股價在百元以上的生華科(6492)、三貝德(8489),也有投資人最喜歡的IC設計小奇兵展匯科(6594),所以比較起來設備股的迅得(6438)大家討論的聲音就小了不少,加上去年獲利成績表現並不理想,很多人都會擔心是否沒有蜜月行情,但公司第一天掛牌仍以大漲25%作收,可見真金不怕火煉,我們也特別在掛牌前專訪了公司王年清總經理,請他跟我們聊聊公司的投資價值。
創業團隊感情濃厚
王總當初帶著一群同事出來創業,大家都是工程背景,只知道如何把產品做好,但是行銷、管理、人事沒有一個人具有這樣的專長,但有趣的是公司也沒有假手於外人,而是從經營團隊中找出具有不同特性的人才,慢慢加以培養,他戲稱當時發現其中一名同事是自己大樓的管理委員,將大樓的瑣事管理得有條不紊,所以以此類推就請他幫忙在人事的管理上。後來發現有位同事跟人溝通能力不俗,就由他擔任業務的主管,看似非專業出身,但是就是這樣,整個經營團隊之間的好感情與凝聚力也無可替代。
16年前成立之初公司就定位在自動化設備,而當時電子業百花齊放,身為電子之母的印刷電路板業業績更是好的不得了,所以公司選擇PCB這個產業做切入,PCB的製程繁複一條完整生產線往往有40~50道流程,所以如何自動化節省生產的時間與成本,是當時的顯學。
團隊聚焦在生產綫上的投、收板機的設計製造,由於設備良率與績效十分傲人,所以很快吸引到德國GSF集團的注意,不但與經營團隊合資成立了迅得,更希望由迅得銷售公司濕製程的設備,如此一來迅得的產品更被客戶認定為有德商的品質,卻是臺廠的價格,PCB廠紛紛趨之若鶩,奠定了公司投收板機的龍頭基礎。
規模經濟龍頭地位穩固
大家可不要小看投收板機這個產品,看似進入障礙不高,但王總特別提到,在2005年以前的PCB產業,絕大部分都是標準化生產,所以的確都是標準品,拚的就是價格而已。但是自此後由於PCB板出現重大變化,因使用的不同光電板、汽車板、NB板多如牛毛,反正不同的應用就有不同的規格,客戶需求多樣化,產品的製造型態也必須轉變為「客製化」,這樣的潮流卻給迅得更大的商機。
他解釋說,沒有差異化只能拚價格,但有差異化,如何及時讓客戶的新設備可以最快時間上線,才是最大的挑戰,所以過去規格化的時候,3、5人的小型公司只要能生產類似產品就是公司的對手,但產品客製化後,3~5人的團隊要將產品完成可能要1、2個月的時間,而公司擁有40幾人所組成的研發團隊,速度自然加快,他很自豪地表示,在競爭對手之中,都沒有如此龐大的研發團隊,所以在鯨吞蠶食下,搶佔一半以上的市占率,更加穩固第一的寶座。
有了這樣的地位後,更產生龐大規模經濟的效益,他舉例公司與日本最馳名的FA N UC簽訂機器手臂的統購合約,每年都要向FANUC統購將近200隻的機械手臂,如此龐大的數量就占約了FANUC機械手臂一整年訂單將近90%,競爭對手別說開發速度慢公司一截了,就連機器手臂也都不一定拿得到貨,所以自然只能退出競爭行列,也難怪全球前10大PCB廠,有8家都是用公司的產品。
PCB領域目標智慧工廠
但只有投收板機的成功,公司並不以此就滿足,如何將智慧生產的觀念導入到PCB產業,才是王總積極佈局的新領域。在工業4.0的想法進入到台灣以前,他就已經有個夢想就是讓迅得可以成為台灣PCB產業的智慧王國,但現在所謂的自動化設備目的就是取代生產綫上的部分人力,但他認為工廠內的自動化需求並不只在生產綫上,物流搬運也需要自動化,所以他更延伸出透過軌道式自走車來減少人力,把自動化更加貫徹。而且還要往智慧化前進,希望可以做到資訊的串接來達到設備間的物聯、資訊流收集與整合,最後還可以做到大數據分析,這種設備間的IoT可以讓彼此是獨立的設備機器相互溝通,底層資訊也可以上載回系統,板廠掌握生產數據就可以瞭解生產的全貌,在下料、生產、出貨各個環節上都可以加以控制,這才是真正智慧化的工廠。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26期】
(來源:《萬寶週刊》 1226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萬寶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