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瑤主演的影集《通靈少女》,是HBO首部在台灣製播,且全中文發音的跨國電視影集。
導演陳和榆僅31歲,卻成功創造了一個既商業、又寫實的故事,而這也是他漫長艱辛的創作旅程。
福佑宮是座鬧市裡的土地廟,每天開到晚上9點鐘才打烊,晚上8點40多分,三五男女還趕著為土地爺爺拈上幾炷清香,望著座上神像低喃祝禱。有兩隻銅獅子攀在廟門口的三足香爐,爐裡燃著香,香煙纏繞桌上的紅燭燈火,燈火與懸在門楣的黃燈籠相映,檀香光影繚繞滿室。
導演陳和榆拍的影集《通靈少女》最近紅火了,在這戲裡,宮廟場景佔了半數有餘。為了應景,我們特地約在這間土地公廟請陳和榆入鏡,但在拍照時,他的神情卻顯得有些彆扭。
我們請他持幾張淨符作道具,不過陳和榆畢竟是親近過宮廟的人,在廟裡,符咒該怎麼拿、怎麼用,他總覺得該有些禮儀分寸。沉吟了一會兒,陳和榆說,他想為廟裡神明上個香,於是他先拜了三官大帝,再拜了福德正神,垂首低眉,人不過31歲,卻肅穆得像尊入定老僧。
拜完一趟,陳和榆總算放鬆了下來,呼了口大氣說,「面對神明,還是要帶著敬意的!」至少在拍攝《通靈少女》之前,陳和榆是沒信什麼特定宗教的,不過拍著拍著,他對神鬼之事倒也虔敬起來。
緣起課堂習作
遇見原型拍《神算》短片
《通靈少女》脫胎自陳和榆2011年拍的短片《神算》,從那時開始,這個故事就已經拉出條簡明俐落的調性。少女謝雅真從小就開了陰陽眼,有「通靈」本事,因「帶天命」而成了廟裡仙姑。一方面,她是學生,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有自己的懵懂青春,另一方面,她又必須在廟中斷理陰陽事,觀鬼亦看人。
《通靈少女》的緣起,其實是始於陳和榆課堂上的學生習作。「當時,老師何平給我們一疊資料,要我們從《蘋果日報》的〈人間異語〉中選題材。」大部分同學,都選了跟愛情有關的報導,例如「空姐外遇」之類的訪談。但陳和榆一眼就看中《神算》、《通靈少女》的故事原型:《靈界的譯者》作者「索非亞」的經歷。
在找到索非亞之前,陳和榆早開始做了田野調查。有乩童向他吐露,那種把鯊魚劍刺進臉頰的血腥儀式,為的是「賺奶粉錢」,是「過日子的工作」。但似假還真,「狼牙棒捶身體,一方面可能為了『戲劇效果』,觀眾喜歡看!但另一方面,他們除了身體上的鍛鍊,也或許確實召喚了所有靈體,來擋一些什麼。」陳和榆笑說,「就是有種灰色地帶。」
靈界的事就像製片劉瑜萱說的,「是未可知的。」最後,陳和榆連絡上索非亞本人,「她的觀點很酷,有點反轉傳統。」索非亞雖然能識「幾次元外的靈」,但她卻總勸人不要迷信,把宗教的繁文縟節看得雲淡風清。
與其說《神算》、《通靈少女》談的主題是「秋墳鬼唱詩」,陳和榆卻顯然還沒「厭作人間語」,這部影集的確有其玄幻靈異的部分,然而,「人性」才是陳和榆真正想談的主題。「打從一開始,和榆想拍的就是『人』。」索非亞笑說,即使自己是個能夠「活見鬼」的人,兩人多半聊的還是宮廟的文化、宮廟裡進進出出的人間事。
以奇幻故事為背景,以人情冷暖作內涵,《神算》拍出來,果然讓陳和榆受到熱烈的矚目。這部短片獲得金穗獎學生組首獎、金鐘獎最佳剪輯獎,更在2014年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然而,一個有野心的作者若是備受期待,考驗和折磨也鐵定不會放過他。「這部短片本來要發展成長片,但原本30分鐘的故事要變長,真的有難度。」中國資金、投資者也各懷異胎,對陳和榆各有想像,巨大的壓力落在當時才剛退伍,20多歲的他身上,簡直難以承受。
「他是典型的處女座,龜毛!」就像劉瑜萱對他的形容,陳和瑜的壓力多少與性格有關,除了他對於作品原汁原味的龜毛堅持,只有在信任的人面前,他也才偶爾願意展露自我。
領台北電影獎時,陳和榆在臺上有感而發說,《神算》片中有場靈堂的戲,拍攝時,他一直沒有真的體會到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直到當兵期間爺爺過世,他才瞭解,「生命的無常,是一輩子都在學習面對的。」對他來講,這段自剖可能已是很「破格」的感慨。
「我那時在當兵,從屏東坐高鐵回台北奔喪,阿公被裹在竹蓆裡。從戲劇回到生活中,現實其實沒有那麼多細節。」但他記得,阿公的屍體已經僵了,是蠟黃色的,胳膊下還爬出螞蟻⋯⋯。
(閱讀全文…https://goo.gl/7pkcFX)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60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來源:《今周刊》 1060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