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正賢】
學術界過去總讓人覺得活在象牙塔中,特別是在學校授課的教授,一般人總覺得理論遠優於實務面,但是牧德(3563)的董事長汪光夏教授卻不同,不但學以致用創業成立牧德,不但從成立後從未虧錢,並且帶領公司一路挑戰國際大廠獨佔地位,成為國內光學檢測設備的新龍頭,從去年中開始起漲到最近整整漲了一倍,究竟他有甚麼法寶,我們特別前往新竹專訪這位在學術與產業地位都十分崇高的汪董事長。
談到自己創業的過程, 擁有電機與工業工程雙碩士,並在名校賓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一直都擔任教職的他,觀察到台灣在電子業雖然已經執牛耳,但在光學檢測儀器上面卻一直都是外國廠商的天下,而他過去研究領域本來專注在影像處理與研發管理,所以很早就發現AOI商機無窮,1997年還曾發表文章說明A O I設備的時代將至,而他認為光學檢測儀器說穿了主要就是依靠機械視覺系統(Machine Vision),已達成非接觸性的精密量測與自動光學檢測系統(AOI)。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結合了4項關鍵技術,分別是光學取像系統、影像處理、精密機械與電子光學與運動控制,而這4項拆開說來簡單,但要整合在一起就需要有高深的學術理論作為後盾,而正好與汪董所學十分契合,所以在民國87年就決定開始創業。目前他不僅已在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期刊發表逾40篇學術論文,個人發明專利也超過40項,是公司最重要的研發資產。
光學檢測其實最常用在4大產業中,分別是半導體、封裝、P C B 與S M T,而除了在S M T中台灣已經有像德律( 3 0 3 0 )這樣的廠商挑戰外商外,其他幾乎都是國外廠商的天下,他權衡當時的局勢,半導體與封測客戶對於新品牌的信賴度欠佳,再加上毛利率不差所以寧願採用過去配合的廠商主打安全牌,所以他決定從PCB的領域開始進攻。
但即使是PCB市場也區分兩個大區塊,一個是抽檢一個是定檢,一個廠商抽檢的機台數量不會多,但需要配合產線有各種不同的要求,量小變化大,不是國外廠商的主戰場,所以他決定先從這市場下手。果然策略相當成功,很快就以更高的性價比與信賴度,在業界獲得好評,從線路檢查、外觀檢查、A OI鑽孔檢查,一個一個的陸續拿下,一直到現在抽檢的市場,台灣幾乎都已經是牧德的天下了,國外廠商也都被打得潰不成軍,只剩部分的陸廠做競爭。
但他並不以這樣就滿足了,所以更積極往定檢方向前進,挑戰奧寶(Orbotech)、康代(Camtek)的寡佔地位,雖然技術不遜於對手,但此時PCB的景氣已經沒有過去的榮景,大家縮減資本支出的結果,就是過去的檢測機台湊合著使用,並沒有多餘購置新機台的預算,所以他決定一個嶄新的策略就是要讓客戶用最快的速度回本,所以他先推出一代的產品,就是採用電子手臂,就樣可以讓客戶節省2個人搬運的成本,但效果不佳,所以他又繼續開發出二代,把速度加倍等於取代了4個人,沒想到仍然不如預期,所以他心一橫又發明了最新的設計,完全顛覆過去的設計概念,因為過去所有的機台設計,都是把PCB放進檢測設備中,檢測完後再放回生產流程,但他最新的設計可以讓PCB在捲帶中,就進行測試而且不影響檢測結果,這樣檢測時間硬是縮減了7倍,這樣就不是只省2個人了,是一台機器可以取代7臺機器,除了一班就減少14個人的人力,也節省了7倍的空間,在這個寸土寸金的時代,效應更是宏遠。這樣一來廠商添購新系列的新產品,只要1年就可以回本,這種革命性的產品,已經引發廠商全面的興趣,他自豪的說只要公司稍具規模,應該都無法抗拒這樣一本萬利的投資。
他以市場目前採用舊機台的存量大約有3000臺以上,因為公司以一敵七,所以潛在市場有400臺以上,其中可能有些小廠實在沒有能力再繼續投資,所以他保守估計應該有300臺的潛在訂單,就是短線公司未來成長的最大動力。
而對這項技術汪董十分肯定,他表示過去可能增加機器手臂或是速度倍增,國外大廠都有可能學習再與公司競爭,但這次創新的技術,他要結合的新應用實在太多,如何在產品還在移動的過程中就達到檢測的效果,這需要結合多項技術,而公司為什麼能有那麼多項的技術,是因為過去在抽檢市場累積的經驗,抽檢市場客戶要求不一,雖然麻煩複雜但一經克服後就成為公司知識的累積,所以才能在這新產品開花結果,所以他認為國際大廠不但望塵莫及,也應該會棄守PCB領域更確認往半導體的方向前進。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23期】
(來源:《萬寶週刊》 1223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萬寶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