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寶山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11:00~12:00 播出頻道:正聲廣播電臺FM104.1(新竹以北皆可收聽,網路全世界同步) 主持人:洪寶山(理財周刊發行人)、林洳萱(正聲電臺財經主持人)
◎精彩節目音檔請上理財周刊或理周教育基金會網站收聽
相信讀者朋友們一定在電視上看過日本節目介紹一些知名的日本老店,這些代代相傳超過百年的老字型大小,堅持上一代傳下來的古法,生產出讓店家引以為傲的產品,也讓老字型大小百年不墜甚至名揚海內外,那一份令人感動的堅持與專注,真叫人想馬上得到一份他們的產品,好細細品味店家的用心。
其實讀者們不必遠赴日本,台灣也有不少像這樣代代相傳的老字型大小,例如在鶯歌陶瓷老街的「新旺集瓷」就有八十年的歷史,自2004年許世鋼加入後已經傳到第四代了。
成立博物館 訴說鶯歌陶瓷故事
許世鋼說,家族的陶瓷事業最早是從1926年曾祖父在鶯歌燒製瓦片開始,到了爺爺接手後將工廠命名為「協興陶器工廠」,當時生產的「丹青碗」、「陰陽碗」非常有名。到了1965年,爺爺看準了建築業的大量需求轉而生產瓷磚,「燈塔牌」瓷磚於是開創了許家窯廠的巔峰。
到了第三代,也就是許世鋼的父親接手後,由於鶯歌的陶瓷業已逐漸沒落,於是父親將原本「協興陶器工廠」原址改建成為觀光店舖,並以第二代店主之名,將店舖命名為「新旺陶藝」。第四代許世鋼加入後,同時以「守舊」及「創新」兩種方法,一方面成立「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讓大家瞭解許家在鶯歌的歷史以及陶瓷的發展,另一方面創立「集瓷」品牌,透過設計為自家陶瓷產品開創全新的風貌。
提到「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許世鋼說,博物館的位置其實就是祖父以前的舊工廠,當初父親要他整理這個地方,讓他在舊工廠裡發現很多以前祖父做陶時用過的工具,還有當年生產的碗盤等等,於是興起了將家族前輩走過的陶瓷歷史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想法。許世鋼說,其實鶯歌老街上現在大部分都是外來商家,既然他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因此由他們許家來訴說鶯歌陶瓷的故事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許世鋼從小在陶瓷工廠長大,「家」成為許世鋼打造博物館的主要概念,以延續祖父以廠為家的生活方式。為了將博物館打造成一個可以讓親子共用的舒適空間,除了在裝潢設計及室內動綫上儘量做到親子友善外,博物館內的營業專案也儘量做到能同時滿足各種客層的需求。例如有為孩子設計的陶藝課,也有讓爸爸、媽媽可以偷閒喝咖啡的空間,還有自家設計商品的販售空間,許世鋼希望在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裡,遊客們不僅可以認識台灣的陶藝文化,也可以在這裡獲得放鬆。
創立品牌 帶進生活美學提升價值
博物館從2010年成立至今,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實際參與參觀、導覽、體驗的遊客每年大約在三萬人次左右,其中外國遊客佔10~15%,這還不包括只停留在商品區的消費者。即使去(2016)年景氣不佳,許世鋼說,由於他們善用社群平臺及國外的旅遊平臺進行推廣,吸引了包括日本及新加坡在內的許多外國觀光客前來參觀體驗,使去年的業績逆勢成長。
如同許多上一代的台灣實業家,許家的長輩們過去製陶也都是專注於製造技術上,對於產品設計及品牌經營少有著墨,但許世鋼明白,唯有創新才可以為家族事業帶來永續發展,因此他創立了「集瓷」這個新品牌,希望彙集「在地」、「人文」、「創新」這三個概念,將設計融入陶瓷,將生活美學帶進自家的陶瓷產品中,以提升陶瓷產品的風格與價值。
許世鋼說,「集瓷」所扮演的是一個整合平臺的角色,透過「集瓷」將對陶瓷有興趣的設計師及在地陶藝家結合起來,共同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產品。許世鋼以「集瓷」的得獎作品「幸福同心鍋」為例進一步說明。他說,台灣有很多老工廠或小工廠本身就具備有很好的燒窯技術,所燒出來的陶鍋好清洗又耐用,但由於缺乏知名度,一個陶鍋賣不了幾百塊錢。
於是,許世鋼找了當地一、兩位專門生產陶鍋的老師傅跟設計師一起設計研發,把台灣人團圓吃飯的圓轉盤概念設計成木盤架在陶鍋上,鍋裡滾燙的食物取出後可以放在木盤上,並旋轉木盤和大家分享美食。這個包含了華人文化中「團圓」、「幸福」、「分享」的幸福同心鍋一共得了六項國際大獎。這就是將設計融入傳統陶瓷並提升生活美學、提高產品價值的一個最好例子。
開發更多可能性 尋求跨界合作 以全球華人為目標客群
目前新旺集瓷的商品仍是以國內銷售為主,外銷只佔了10%左右。為了擴大外銷市場,近幾年許世鋼也非常積極參與國外展覽,例如前年赴新加坡、去年赴加拿大和上海參展,就是希望為新旺集瓷的產品開啟知名度。有趣的是,許世鋼到海外參展,鎖定的目標客群還是華人。許世鋼說,新旺集瓷的產品本來就是以華人的語言而非以西方人的觀點去設計,他們的產品就是以全球華人為目標客群。
為了尋求更多的可能性,許世鋼也不排斥跨界合作,例如最近他就透過策展與一位在台灣定居的玻璃藝術家合作,未來博物館裡的咖啡店也會採用這位藝術家的玻璃器皿,甚至更進一步去思考如何透過設計,將陶瓷結合不同的材質,開創出不同風格的產品。不過無論如何,許世鋼希望他們的產品是能夠提升台灣年輕人居家生活美學的器物,是讓年輕人可以不必花太多錢就能得到的一個有設計感的陶瓷用品。
現階段除了經營好本業外,許世鋼更想做的是鶯歌的文化傳承及社區營造,因為當年祖父對社區及他們唸書的學校做出很多回饋,現在家族事業傳到他手上,他認為對社區回饋的責任也應該由他來接手。因此從去年起,許世鋼就開始投入社區營造的活動,包括推出尖山埔文化祭,希望透過文化的傳承讓小朋友及年輕人認識鶯歌,進而投入鶯歌的陶瓷產業。
文化傳承 投入社區營造 推出尖山埔文化祭
許世鋼希望大家到鶯歌來不是只在老街上走馬看花,而是能夠多花點時間瞭解老街的歷史文化,經由在地人的帶領發現不一樣的鶯歌老街。
像是在老街附近有一座將近百年的土地公廟,裡頭供奉了一尊全台唯一的陶神,許世鋼說,陶神是鶯歌做陶人家的守護神,在祖父的時代,如果有人家燒陶不順利,那家人就一定會請陶神到工廠坐鎮,保祐燒陶順利,這些事年輕一輩的鶯歌人或許都不記得了。
為了讓大家更瞭解鶯歌,從去年開始許世鋼就投入文化祭的舉辦,今年的文化祭從三月五日開始為期三個月,除了開祭當天在土地公廟演大戲外,每逢週末就會舉辦老街導覽活動,帶著遊客穿街走巷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鶯歌,例如去找老窯廠,介紹老窯廠的故事等等。許世鋼說,在老街上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裡,有一間專門製作陶瓷神像的老工廠,一些老師傅都還在那裡工作,這一定要在地人帶路才有辦法找得到。
許世鋼建議對鶯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趁著文化祭舉辦期間,早上十點先到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報名導覽及體驗活動,中午簡單用個餐後,再參加下午的鶯歌老街深度導覽。若是想要自己到處走走,他建議可以走訪鶯歌火車站旁的鶯歌石,在那裡有一個被封住的石洞,據說是日本人埋黃金的地方,喜歡探險的人或許可以去探個虛實。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65期。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6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狠賺矽智財
◎洪寶山發行人語>健康升級 財富升級
◎房市觀察>2017房市 掌握市場讓利話題決定未來
◎莊孟翰房地產會客室>老屋重建 長夜漫漫路迢迢?!
◎理財我最大>新旺集瓷許世鋼為鶯歌陶瓷開創新風貌
◎王信傑趨勢百分百>毅嘉啃蘋果 迎接i8史上最大換機潮
◎曾志翔股昇翔起>未來哪些產業營收會成長
◎風雲論壇>現階段重點在選股 豆豉雞屎差很多
◎權證贏家>萬點多空操作 掌握標的起漲起跌訊號
◎勞動新知>一例一休後 Line認定加班如何
◎未上市股報導>AI引爆下一波「價值革命」Appier扮關鍵角色
(來源:《理財周刊》 865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