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缺乏上漲動能,尤其全面傾向買方市場,賣方「降價」讓利已是大部分共識,若買賣之間價差逐漸拉近,今年全台房市「價緩跌、量小幅回升」應可期待。
文.黃鵬(言希)
台灣不動產歷經這幾年政策的「震撼教育」,整體房市陷入跌無可跌的窘境,相關產業無不希望能在今年所謂政策發酵年,順著政府推動的都更政策,期待透過老屋重建,促進內需、增強經濟動能,以及降價讓利風潮下,房市能夠開創新契機。
奢侈稅實施以來,投資客漸退出房市,加上去年初推出房地合一稅,剩下自住與長期置產客,屬於剛性需求,整體房市量能陷入低檔,跌勢恐怕尚未結束,未來影響量能關鍵還是價格,「降價讓利」應會是今年房市主軸,也是成交量反彈回升的必要條件。
基本上想要突破銷售,商場上絕大部分手法都是採取降價策略。先來看看房市面臨銷售的窘境,主要包括幾個面向:市場飽和,商品供大於求;定價太高,銷售額不高;為了競爭,提高市占率,商品本身的貶值…等等。2013年起房價開始止漲轉跌,2015年跌幅最大,2016年仍持續下跌探底,在自住需求與經濟量能沒有明顯復甦狀況下,房價早已缺乏上漲動能,尤其在全面傾向買方市場,賣方「降價」讓利已是大部分共識,若買賣之間價差逐漸拉近,今年全台房市「價緩跌、量小幅回升」應可期待。
根據歷史軌跡,從行情普遍看漲的多頭市場,到行情普遍看淡的空頭市場,變化通常由「價量齊跌」過渡到築底的「價跌量增」,最後反彈、復甦,產生另一新循環。以目前交易情況來看,不管是蛋黃、蛋白區,房價在這兩三年來已有明顯跌幅,許多新建案不斷拋出「降價」讓利,擴及到今年引起一股風潮,是否能讓區域房價產生共震效果,中古屋賣方也願跟上「降價」列車,促使房市產生降價讓利的多頭市場,頗值得期待與觀察。
普遍房產業者及消費者多認為重大建設是投資指標,有建設題材的地區房價相對保值抗跌。言猶在耳,前幾年因應陸客,各地大興土木蓋飯店,如今面臨「供給過剩」。住宅市場也同樣供過於求,今年將面臨使照比建照多的「史上最大交屋潮」,建商面對持有稅負增加、買方降價期待、多殺多等挑戰,做到降價取信於消費者,調價幅度能引起顧客注意,選對降價時機也非常重要。不管如何,只要靈活運用降價讓利的方法,有機會讓銷售火爆起來。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61期。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6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生技股大爆發 方興未艾
◎洪寶山發行人語>讓自己變強
◎房地產會客室>從10大行銷策略 觀察今年房市走勢
◎房市觀察>房市降價讓利創新機 成交才是王道
◎理財我最大>翔偉資安杜世鵬要做汽車新媒體第一品牌
◎陸股脈動>新零售強調消費體驗 實體通路估值可提升
◎時間密碼>瀚宇博德獲利年增159% 創7年最佳
◎權證贏家>環球晶、神基 股價高檔有作頭跡象
◎安心好宅面面觀>206地震一週年 記取教訓防患未然
◎風雲論壇>2017年題材多 做好功課最重要
◎解碼房市>機場捷運通車樂 沿線房價表現悲喜不一
(來源:《理財周刊》 861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