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購買中長期的保險才是未來的主流趨勢。
文| 《小康·財智》記者 吳潔
保險理財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理財管道之一,尤其是一兩年的短期理財險,兼具理財和保障的雙重功能,一直是暢銷品。但保監會要求自3月21日起,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產品在3年內按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50%以內。隨著保監局的一紙禁令,保險公司如何應對?而普通民眾的理財方案又該如何調整?
短期理財險≠理財產品
“中短存續期產品”,此前市場上對該類產品的叫法為“高現金價值產品”,主要涵蓋存續期限在三年期以下的產品。保單現金價值又稱 “退保價值”,是指被保險人要求解約或退保時,可以拿到手的金額。
一般來說,短期理財險包括萬能險、分紅險、兩全保險等,在保險合同生效一年後,保單就開始具有現金價值,且隨著繳費時間增長,累積的現金價值也越高。這類產品,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商平臺和保險公司網站上看到,預期收益率多在5%~7.5%之間,投資門檻多為1000元。以萬能險為例,它是一種投資型壽險,除了具備一定的保障功能外,還能分享到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不過,如果保險企業的業績不好,收益率就會達不到預期,甚至也有可能低於銀行存款利率。此外,如果投資者在短期內退保,還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可見,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並非短期理財產品,存在一定風險。如今一些電商網銷平臺過於強調高收益率,甚至打“理財牌”,並以“低門檻”、“高收益”、“超短期”為宣傳噱頭,甚至將保險產品同銀行存款、貨幣基金等進行比較,來誤導投資者,使得他們忽視產品本身的功能,認為就是一款短期理財產品。平安保險理財師陳瓊表示,中短存續期產品本質上就是保險產品,保險產品的核心是“保”,需要跟銀行存款及短期理財產品有所區別才行。
為何被叫停?
事實上,由於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滿足了保險消費者保險保障和財富保值增值雙重需求,近年來備受市場的青睞。資料顯示,2015年的短期理財型保險規模保費在6500億元左右,占人身險總體規模的27%,有險企占比甚至在90%以上。
其中以萬能險和投連險為主的理財型保險產品,最近兩年在銷售增長上更是出現了大爆發。保監會的資料顯示,這兩種理財型保險產品2015年增速接近100%,而今年前兩個月的新增保費已達427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單兩個月的保費收入已經超過了去年前7個月。2015年前10月,萬能險保費收入超過6000億元,超22家險企的萬能險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五成以上。
既然如此受歡迎,為何會被緊急叫停呢?
這要從萬能險的投資方向說起,其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基金、債券、銀行存款等,這些大部分是長期投資。目前保險公司大多強調一年或二年後就可無手續費或低手續費退保,一些網銷的萬能險,甚至短至三個月、六個月就可將錢取出。
由於熱銷的產品弱化甚至剝離了其人身保障的功能,很多公眾認為,保險理財跟銀行理財一樣,都是中短期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長此下去,中短期理財保險產品規模越來越大,到期後能否實現兌付,已成為監管層擔憂的事情。
有分析師就表示,中短期理財型保險產品,投資者往往在投資後的第二年選擇提取本金和利息。這類產品可能擁有較長的合同期限,但在利率設定上,在第二年的投資回報往往達到最高,鼓勵投資者在次年就提取本金和利息,其本質上存在風險錯配,以新增投資款補償到期兌付要求,一旦發生擠兌,很有可能產生流動性危機。另一方面,類似產品對險企而言並無明顯盈利效果。中小險企主要希望通過類似產品獲得資金支援,形成資金池,並尋找能帶來高收益的投資標的,存在類似杠桿的行為。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趨勢下,此類保險產品的高息具有明顯的市場吸引力,保險公司吸納保費後投資權益市場比例很高,風險由此增大。2015年以來,舉牌上市公司的保險資金,大量來源於以銷售此類產品為主的保險公司,而具有此類剛性兌付壓力的保險公司多數為中小險企。
事實上,出於風險控制方面的考慮,2014年2月,保監會就曾下發了《關於規範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2015年12月初,保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簡稱“通知”),通知對高現金值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了修訂。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來看,此次緊急叫停體現了監管部門管控中短期產品的堅決態度,意在經濟下行週期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行情欠佳的情況下,從源頭控制保險公司由於短錢長配造成的流動性風險及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未來保險投資趨於長期化
現在停售的是1年期內的產品,3年期內5年期內的產品要在未來3年內逐步停售,也就是說,在未來的3年內,還可以購買1年以上5年以下的產品。
5年內的產品完全停售後,我們該如何購買保險理財?陳瓊表示,在未來半年多的時間裡,保險的銷售逐步從1到3年期,向3年期以上產品過渡,這將是中小險企的發展趨勢。她說:“從2015年開始,已經有保險公司開始力推年金類等產品,中短期產品發行量逐漸減少。到了2016年初保險公司的主要產品以年金、健康險、壽險類長期產品為主。由此可見,想在保險公司賺“塊錢”的理念已經漸漸被淡化了,因此投資者購買中長期的保險才是未來的主流趨勢。
此外,陳瓊提醒投資者在購買前要注意下面這幾點:
1.在未來三年內,如果繼續購買三年期內五年期內的中短期存續產品,儘量從大型保險公司或實力較強的理財平臺購買,這類平台資金流動性較強,保障性較高。
2.以後保險理財產品會以中長期為主,即要五年以上,得做好長期投資打算。保險代理人一般不會提醒,如果提前退保的話可能要支付高昂的手續費,甚至會產生很高的虧損。
3.要瞭解清楚保險公司投資背景和產品的投資標的,比如保險公司的股東都是哪些,擅長投資何種專案。雖然目前很多公司的投資去向表述不明,但大概的投資情況可以查詢。
4.瞭解清楚產品的繳費期限,保險產品繳費分為躉繳和期繳,也就是一次性交清還是分期支付,一次要交多少錢。
5.仔細閱讀保險條款中關於費用的部分費用,比如初始費、退保費、保障成本等;萬能險每年要扣除一定的保障成本,且會隨著客戶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意味著下一年的投資本金是上一年的投資本金加投資收益減去下一年的保障成本。
6.明確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既然萬能險要加強保障的功能,在用保險進行理財的同時,瞭解清楚其保障的功能,多一份人身的保險。
(來源:《《小康》財智版》 2016年5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財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