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理財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預防醫學力奪生技產業主導地位

$
0
0

「預防勝於治療」這是一句幾近於八股的口號,喊了二十年;如今,從國家整體醫療資源的配置看來,仍是「治療重於預防」。但隨著健保財務負荷愈來愈沉重,興起藥物經濟學、精準醫療、P4醫療及養生保健等觀念,在泛生醫領域中,含有預防醫學概念的產業能量呈現驚人的爆發力,它正挾著「預防勝於治療」這句八股口號,不斷撞擊老舊的醫療運作結構。

文.金麗萍

脫下產業發展的緊箍咒 翻修「生技新藥條例」只是起點

年久失修的法規,壓得生技業者無法喘息;在業界放大分貝,不斷喊話下,「生技新藥條例」終於從蒙塵的檔案中取出……。

什麼是台灣生技發展最大的障礙?從生技界人士的口中,普遍可得的答案是:「法規、法規,還是法規。」最近,在法規鬆綁上,總算傳出喜訊。關乎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至鉅的「生技新藥條例」可望朝擴大適用範圍的方向,進行條文翻修。

從公開論壇到私下談話,法規都是生技業者最感無力的事。曾任工研院院長、現為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不只一次論到,我們的法規完全背離生技產業發展的趨勢;李鍾熙曾以生技新藥條例適用範疇說明,生技新藥條例中列為獎勵範疇的「高風險醫療器材」,在定義上是指:植入或置入人體內屬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在技術上具有技資發展風險,因此,需要補助;事實上,高階醫材精進技術,追求的是安全性,特別是朝向非侵入式檢測的方向努力,在此,最重要的技術正是基因檢測,但我們的法規,卻視「植入」、「置入」為高階、高發展風險。

預防醫學力奪生技產業主導地位

十項重大技術突破 生醫拿下三席

生技新藥條例獎勵範疇,與國際生醫技術走向,交集有限。由《麻省理工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所發佈2016年「五十大創新公司」中,全球最大基因組測序公司Illumina今年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及百度,而一度驚艷全球市場的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 Motors),今年落居於Illumina之後;Illumina曾在2014年奪得麻省這項評比「最聰明」公司的頭銜。

三十家基因檢測公司 爭食兩百億美元商機

麻省的這項評比也列出本年度十項重大技術突破,其中,生醫就佔了三項,包括:免疫工程(Immune Engineering)、精確編輯植物基因(Precise Gene Editing in Plants),以及DNA應用商店等,某種程度反映全球的技術走勢。

看來,基因工程的發展,藏著許多技術的奧秘。在台灣,全球市場兩百億美元的基因檢測市場,更已吸引相關業者瘋狂搶進,包括:賽亞、行動基因、創源、大江、基亞、世基、基龍米克斯等都是其中要員。只是,按現行法規,業者只能靠自己打拚了。

新政府上任,推出「五加二」創新產業政策,生技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當務之急,就是翻修法規,「生技新藥條例」更是重中之重。據瞭解,針對「生技新藥條例」,經濟部已提出相關修正案,送行政院審查。

法規鬆綁 助攻高階醫療

這次「生技新藥條例」的修法重點,在於重新界定條例適用範疇,包括新增「新興生技產品」,也將「生技新藥」公司定義為研發製造新藥及「高風險醫療器材」,至於「高風險醫療器材」也擴大應用範疇,由原先設定植入或置入人體內屬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放寬為「屬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或「經臨床試驗核准的第二等級的醫療器材」。

扛不動的健保 預防醫學快跑跟上

這項修法工作,為台灣業者解開束縛,放手追趕國際先進技術如細胞療法發展;而台灣的整體醫療環境,在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和P4(Precision and P4 Medicine)、預防醫學的大方向下,才可望真正坐實「預防勝於治療」的口號。

不論是「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或「P4醫療(P4 Medicine)」,幾乎已是全球生醫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其中,健保的財務壓力是一股很大的推動力量。以台灣而言,每年的健保支出約六千億元,是一項吃重的財務負擔;如果,預防醫學可以徹底落實,「精準醫療」、「P4醫療」一一上路,對於緩和健保赤字,是一帖良方。

理周

小辭典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 醫界流行語

2015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說中,提到推動「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自此,「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便成了醫界瑯瑯上口的流行語。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雖非全新的概念,但藉由歐巴馬這位超級代言人,它無疑已成金科玉律。

對於「精準醫療」,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有一番精要的解讀模式,他說,正確的治療就是在對的時間(Right time)、給對的病人(Right patient)、對的藥(Right drug)及對的劑量(Right dose)。而過去的治療模式,則是以同一種藥提供給所有病癥相似的病人。

楊泮池認為,要真正做到「精準醫療」,必須不斷精進技術,包括:新世代的基因定序(DNA sequencing)、幹細胞技術,以及巨量資料等。

行銷界談4P

醫療界講P4醫療(P4 Medicine)

「P4醫療(P4 Medicine)」是由美國胡德博士(Dr. Leroy Hood)提出,他同時也是「系統生物學」的鼻祖,目前,還是美國生物系統學院的總裁及創辦人。Dr. Leroy Hood所提的「P4醫療」,正是個人化醫療;而所謂「P4」,代表的是:「Personalized(個人化)」、「Predictive(可預期性的)」、「Prevention(預防性)」、「Participatory(參與性)」

可以想見,P4醫療將為醫療界帶來巨大的改變,不只是在醫療技術,還包括重新架構醫病關係。(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44期。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4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乾坤大挪移

◎洪寶山發行人語>新常態的機會

◎曾志翔投資大師>投資人一碰就捲入冷血的金融結構中

◎理財我最大>大健康時代來臨 闕鴻達矢志推廣藻類保健食品

◎莊孟翰房地產會客室>對房地產新稅制四大改革建議

◎馬凱財金觀察>引頸期盼膽大心細領袖

◎特別企畫>預防醫學 力奪生技產業主導地位

◎會計師談理財>透視企業家節稅移民 看政策中立必要

◎陳學進股市大財寶>九月營收今年新高 永裕營運升溫

◎楊天迪量價領航>陸擴大10G GPON採購 聯鈞成長動能強勁

◎陸股脈動>二保合一 漸成形慢性病醫療有亮點

 

(來源:《理財周刊》 844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理財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