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理財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追債”國企是金融改革第一步

$
0
0

在東北特鋼的博弈中,一般人會有一個疑問,即國企效益不好,銀行反正都是國有,對貸款進行展期就行,為何要追債?這個問題問出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巨變。

/譚保羅

一家國企“還不了”銀行的錢,這本身不是什麼大事,但它不斷發酵,並被“廣而告之”,這背後一定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和博弈。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總部位於遼寧的東北特鋼多次違約。其所發行的多隻債券到期,卻無法償付本息,作為其持有人的數家金融機構開始發難,甚至一度聯合行動,倡議“封殺”遼寧地區的債券。

可以說,這是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火藥味最足的一次博弈。還有金融機構人士還認為,作為其大股東的地方國資委及背後地方政府之所以遲遲不拿出“解決方案”,目的可能是要“倒逼”金融機構接受“債轉股”方案。

債轉股,這是國企面臨債務困境時屢試不爽的終極方案,為何現在不再被金融機構接受?作為銀行大客戶的國企,為何此時失去了議價優勢,而是被金融機構“追債”?

債轉股的博弈

東北特鋼“不還錢”的故事梗概,足以說明這家公司問題之深。

2016年3月24日,東北特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華在其居所上吊死亡,時年53歲。

第二天,東北特鋼即在上海清算所發佈了公告《關於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的披露說明》,確認了董事長上吊死亡,但表示“暫未對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但銀行不這麼認為。25日和27日,渤海銀行兩番約見東北特鋼的相關負責人,督促其進行資訊披露、召開持有人會議、積極籌措資金以兌付債券本息。

3月28日,作為東北特鋼債券承銷商的國開行發佈公告稱,“公司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且公司董事長楊華先生于3月24日意外身亡,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周轉帶來不確定的負面影響。”

東北特鋼是由原大連鋼鐵集團、撫順特鋼集團、北滿特鋼集團於2004年9月重組而成的大型特殊鋼生產企業,生產基地主要在遼寧省大連市、撫順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企業股權包括三方利益主體,股東包括遼寧國資委(46.13%)、遼寧國資運營公司(22.68%)、中央金融國企東方資產(16.67%)和黑龍江國資委(14.5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遼寧省政府。

在債務危機中,東北特鋼可以用“狼狽”二字來形容,它甚至差點“失去”一家子公司。在兌付危機爆發後,東北特鋼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撫順特鋼總股本的38.58%的股票被凍結,起因是東北特鋼與一家租賃公司發生合同糾紛。

可以看出,東北特鋼的債務危機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我國金融市場的利益主體變得多元化。對負債一方發起“追債”的都是省外金融機構,包括了渤海銀行、平安銀行、國開行等金融機構,這些機構要麼是市場化機構,要麼是中央級機構。光靠地方領導“打招呼”,是無法擺平的。

不過,地方政府對“擺平”本次債務危機似乎本來就不積極。市場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曾有中央級金融機構主動與東北特鋼以及其控股股東的地方政府國資委溝通,表示願意提供兌付需要的資金支援。作為提供資金支援的條件,該金融機構希望地方政府提供擔保。但後者對此方案“未予回應”。

另有消息認為,地方政府實際上另有他圖,即不是想還債,而是想“債轉股”。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當地政府正在遊說中央,希望對東北特鋼的債務按照70%的比例轉為股權,剩下30%金融債務保留。債轉股之後,原債權人可通過東北特鋼整體上市等方式在資本市場退出。此消息未得到地方政府方面的證實。

一邊是債券持有人不願意債轉股,但另一邊卻是債券的發行人沒有資金可以兌付,想著債轉股。東北特鋼債務危機陷入了僵持。

機構多元化是最大進步

在東北特鋼的博弈中,一般人會有一個疑問,即國企效益不好,銀行反正都是國有,對貸款進行展期就行,為何要追債? 這個問題問出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巨變。

東北特鋼“債務危機”中的債務並非一般意義的貸款,而是標準化的債券。債券是全國統一發行和交易,而且由銀行總行的下屬部門,比如金融市場部負責,後者和地方政府、地方國企並不直接發生業務往來。這種“關係”意味著銀行可以較大程度地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問題,“追債”就是市場化方式之一。

不過,中國的債券市場並沒有完全達到當初希望降低銀行風險的效果,因為銀行依然是債券市場的主要投資者。東北特鋼的違約案中,其債券持有者主要也都是銀行。

但唯一不同的是,銀行開始多元化,這是金融市場最大的進步。在這一違約案中,中型的股份制銀行有業績需求,而且也是上市公司,作為債券持有者,它們接受“債轉股”的意願顯然不夠高。而一些城商行,則由於資金實力不強,手中巨額的債權無法兌付,這將給其流動性管理帶來嚴重挑戰,甚至可能導致其爆發流動性危機。

可以說,東北特鋼被追債是中國金融機構多元化的結果。在本世紀初,四大行把壞賬剝離,債轉股建立了四大壞賬銀行(也叫資產管理公司),這種改革之所以能夠推動,最主要的因素在於當時的銀行都是國有。主管領導一聲令下,下面必須照辦,但現在完全不同了。

除了金融市場利益主體博弈之外,東北特鋼違約案顯然還涉及到了其他深度博弈。東北特鋼涉及違約的債券都是信用債,簡而言之,和地方債不同,沒有當地的財政或者基建專案的現金流作為擔保,完全靠企業“信用”來保證還款。金融機構願意接受信用債的背後,也不外乎看中了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但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面臨信用的“衰減”。

彭博7月份的匯總資料顯示,發行人註冊地位於遼寧省,主體評級低於AAA級的非金融企業信用債,4月以來月度發行額均不同程度低於到期額,淨融資持續為負。此外,今年註冊在遼寧的企業曾合計有10只債券取消發行,規模纍計為130.3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營口港務集團、瀋陽市政集團有限公司等。去年同期,僅有3只債券取消發行,規模14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已被“雙開”並被立案偵查的遼寧省委原書記王瑉曾多次視察東北特鋼。東北特鋼作為當地龍頭企業,自然也少不了當時領導的“關注”,視察或許只是例行公事。但也不容否認,原省委書記王瑉被抓,加上原董事長的自縊身亡,必然影響到金融市場對區域信用和企業信用的態度。

當然,這個背景也更顯示了博弈的存在。這種博弈,將影響違約案的最終解決方案,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風向。

編輯/麥婉華

 

(來源:《《小康》中旬》 2016年10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小康》中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