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新興數位內容平臺公司EPK執行長洪思潤及SK Telecom全球事業部Director崔周鎔來台考察台灣數位內容市場,希望促進臺韓電信業者的合作機會。
文.顏佳佳
八月底,南韓新興數位內容平臺公司EPK(East Power Korea)執行長洪思潤,和他昔日的同事,SK Telecom全球事業部Director崔周鎔,兩人應台灣合作夥伴振維電子的邀請,以台灣作為亞洲數位內容市場考察的第一站。
兩人連袂參觀了台灣的內容供應商TVBS電視台、八大電視台,也拜訪了SBI KOREA差點買下的亞太電信,以及通訊通路商震旦。
南韓電信業者來台考察
身為南韓數位內容的技術與內容平臺的先驅,兩人和台灣的市場接觸,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呢?
2013年南韓數位內容產值達91兆韓元,到了去(2015)年,更首度突破100兆韓元,這些數位內容,包含了所謂的K-POP南韓流行音樂、戲劇、手機及綫上遊戲產業。
根據南韓官方統計,這些產值的七成都外銷海外市場,也就是說,2015年韓流數位內容,有70兆韓元來自海外的著作權銷售或顧客付費所得。另以2015年南韓的總出口產值約為5269億美元,100兆韓元約為933億美元,換句話說,數位內容的產值幾乎佔去總出口的20%,市場之大,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933億美元數位內容海外輸出代理的商機,引發原任職SK Telecom全球事業部的洪思潤心生創業構想,他利用自己在南韓演藝製作人協會的人脈及SK Telecom的技術策略聯盟,成立EPK,進行建置OTT平臺的商業模式,成為南韓第一個搶進建置OTT平臺的服務業者。
「簡而言之,EPK為需要韓流數位內容的影音平臺、國外的有線及無線電視台尋找合適的內容,搭配錄製、解碼、編譯的後置作業,利用自有的輸送網路,提供給這些需要內容的業者。」洪思潤解釋著。
他更說,「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強調音樂或戲劇直播的服務,南韓在演出,向我們購買直播權的影音平臺就同步放送,零時差、高畫質,過去不可能在有線或無線電視達成的夢想,都會在電腦和各種行動通訊裝置上一一實現!」
數位內容商機,身為南韓第一大電信服務業者SK Telecom的母集團SK GROUP更早跨足,2005年開始將版圖向影視娛樂拓展,並納入LOEN娛樂;該公司過去是唱片行銷為主,近幾年因為IU等藝人開啟知名度而廣為人知,2008年則將南韓最大音樂品牌網站MelOn收歸所有。
崔周鎔表示,「我們SK Telecom著重通信產業技術的研發與投資,以海外事業部為例,就是負責尋找海外合適的技術公司或內容產出公司,進行策略聯盟或實質的投資,也負責將SK的通信技術推向海外。」
韓流數位輸出 振維搶得商機
這一次,兩人來台灣除了看內容,也看兩岸三地市場的異同。事實上,EPK已於日前將南韓2016下半年度夢想演唱會的大陸地區網路直播權與振維(3520)合作,就是希望借重振維在大陸市場的人脈與熟悉度。
「台灣是一個比較能接受外來文化的地方,大陸地區就較為保守,因此我們把台灣當作是一個試水溫的跳板,同時台灣的寬頻基礎建設也相當健全,種種利多之下,台灣未來會是我們推韓流數位內容很重要的亞洲據點,而振維會扮演重要的角色。」洪思潤強調。
他說,「根據EPK的規劃,EPK做的不只是代理南韓數位內容,而是一個平臺的概念,台灣或亞洲其他各國產出的優質內容,也可以透過EPK銷售到其他國家,像我們這邊就接觸的美國買家,對台灣的紀錄片相當有興趣,只要是數位內容,都可以在我們這個平臺打通銷售管道,而不需自己去建置一個平臺」。
在拜訪台灣的內容製作商後,兩人均認為和南韓相比,台灣在製作內容的水準及人才上並不輸給南韓,只是政府缺乏明確的輔導政策及產業規劃,尤其台灣和大陸及香港使用同一種語言,只要製作水準達到水準,很容易就能成為內容產出的地方。
他們同聲表示,「我們熱切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藉由EPK的OTT平臺,除了讓南韓的數位內容產出,更能讓全世界各地的優質內容供應商獲得更好的銷售管道!」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3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3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低基期出奇兵鴻家軍下一檔飆股
◎洪寶山發行人語>新經濟新投資
◎馬凱財金觀察>幽默樂觀 為你我點一盞燈
◎莊孟翰房地產會客室>房產重稅四大後遺癥逐漸浮現
◎產業追蹤>搶韓流數位內容商機 EPK及SK Telecom訪台
◎陸股脈動>迎來旺季 消費、旅遊觀光股升溫
◎楊天迪量價領航>鉅橡毛利率創新高 下半年進入旺季
◎蔡明見超越法人>攜手三星開發晶片 AMOLED商機大贏家
◎陳瑞珠勞動新知>增訂勞工「特別休假」 再掀論議?
◎金融櫥窗>動盪年代經營策略改弦易轍 掌握新興市場及退休管理
◎理財我最大>李家同:提升全民教育,邀您一起改變台灣!
(來源:《理財周刊》 836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