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凱生技執行長石英珠是近年浮出檯面的新世代女性生技CEO,她積極參與國際肝病相關學術會議,讓台灣在下一波新型態肝病新藥開發上,爭取於國際間的發言機會。石英珠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第一屆校友,在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工業技術研究院醫藥技術組服務,短短一年即成為最年輕的計畫主持人。2013 年,石英珠的團隊被延攬加入甫成立2 年的台灣景凱,從科學家到CEO 之路雖非預期,但她藉由產業經營機會,積極實現自己的夢想-- 用科學改善人類生活。
文/ 楊傑名 圖/ 陳堂麒
台灣景凱生技由具20 年以上國際藥廠經驗的董事長吳森洲於2011 年創立,目前,仍算是一家年輕的新藥研發公司,聚焦於慢性發炎及癌癥相關疾病的治療。
2014 年,景凱曾獲選「台灣生醫暨生農產業選秀大賽」優選企業。截至今年,已有2 個新藥、5種適應癥,正在進行臨床二期試驗,在新興新藥開發公司中,發展速度算相當快。
景凱執行長是40 歲初頭、曾任工研院生醫所多項計畫主持人的石英珠。南投竹山人,從小成績優異,高中時隻身北上就讀北一女中,當時家人都期盼她大學能選讀醫學系,但高中參加科學社的機遇,使她對分子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立志成為一位科學家。
肉眼看不見的分子生物學世界
石英珠沒有選擇醫學之路,而以第一志願就讀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清華大學於1991 年成立的是全台灣第一屆生科系,幾乎沒有人知道生命科學是要做什麼的。」她笑說。
她回憶,當時清大生科有別於傳統以動、植物為主的生物系,而是專注於現代生命科學領域,「研究DNA、RNA、微生物、病毒等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但這些看不見的分子生物學世界,卻正是她感興趣的部分。
「當時的系主任黃秉乾院士,常常利用課餘時間找同學們聊聊,並分享他在國外做研究的經歷與趣事,對我們來說真的是獲益良多。」
石英珠也提到,當時擔任系上專任講師的張大慈(現任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所長)教授,28 歲就拿到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 University) 化學博士,專攻的也是國外新興的分子生物學。她引入國外最新的分子生物學實
驗課,僅用一學期的時間,就讓學生完整操作從基因轉殖到蛋白質表現及純化的過程。
「一顆藥的生產過程大致上就是如此,」石英珠說,這讓她內心有個想法,希望透過研究來影響世界更多的人,同時也啟發她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念頭。
完成生科系學業之後,石英珠選擇先到台灣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修讀碩士學位,「我想進一步探討人為什麼會生病?」她在醫學院的研究,主要就是以人體與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為主,並以鼻咽癌病毒作為論文主題,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機制與調控模式。
畢業後,石英珠前往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博士,她表示,「博士訓練讓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甚至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科學的問題。」她僅用了3 年半的時間就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仍繼續她的研究之路。
工研院最年輕計畫主持人成功授權4 個新藥
當時歐美生技產業已經興起,石英珠原希望投身產業研發,「2003年回國後,才意識到當時台灣只有太景、智擎等幾家生技公司剛成立,生技新藥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
石英珠表示,後來得知工研院團隊在徵人,該團隊由當時的醫藥技術組副組長蔡必勝主導,「那時他剛離開Pfizer 回到台灣,因此,希望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石英珠說。
不過,蔡必勝在石英珠加入工研院一年後就離開,「蔡副當時是一項重要計畫的主持人,所以他的離開可以說是個危機。」但也因為這個機緣,石英珠接手了蔡必勝的計畫,成為工研院最年輕的計畫主持人。
往後的10 年間,石英珠擔任不同階段的計畫主持人、計畫經理及藥物研發計畫協調負責人,從人員訓練到計畫目標達成,都擁有完整的歷練。當時她所負責的4 個開發專案,包含1 個藥物開發至臨床一期、3 個藥物開發至臨床前階段,目前皆已成功授權到業界,成功率可說是100%。
這些計畫讓石英珠對藥物開發領域涉獵甚廣,包括:血癌、神經保護、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腸炎、痛風等藥物,讓她從新藥開發選題到法規規劃等,皆有豐富經驗。石英珠的研發成果也相當豐碩,她共發表5 篇專業論文,擁有20 多項發明專利。
石英珠說,在工研院將近10 年的新藥開發與營運管理經驗,加上工研院有許多商業及管理學等實務訓練,無異為她之後成為CEO 做了充分的準備。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7月號)
(來源:《環球生技月刊》 2016年7月)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環球生技月刊》